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文学抒苑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15日 返回该版首页

巴蜀大地遍地诗 ——读许永强文史随笔《诗蜀》有感

巴蜀大地遍地诗

——读许永强文史随笔《诗蜀》有感

苗勇(四川成都)

在纷繁漫长的岁月中,壮美的巴蜀始终敞开怀抱,迎来一位又一位风流才子。他们在各个年代走进这片集一马平川与崇山峻岭为一体的广袤大地,或纵情高歌,或行吟山水,或匍匐大地,或关注疾苦,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这块百媚千娇的大地上留下无数瑰丽的诗篇,让我们看到了这方土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美好。

成都作家许永强独辟蹊径,单独将这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诗人入蜀这段精彩篇章截取出来,对其中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进行解读,破译他们的心灵密码,并试图管中窥豹看到诗人整个人生和整个社会意识形态。《诗蜀》在填补唐朝入蜀诗人专书出版空白的同时,使蜀中大地于厚重之中更加诗意盎然,有着巨大的文学艺术价值。

——在盎然诗性中看到了鲜活的人。《诗蜀》采用志书白描般的手法,勾勒了入蜀诗人或悲苦或豪放或得志或失意的多样人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这些名传千古的风流名士人生中最真实的一面。我想,这或许正是作者写作的又一初衷所在。

在这里,诗人不再单单只是李白那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率性洒脱,而是一个个纵然名传千古,却也要为了一日三餐而辛劳奔波,纵是对生活和命运有万般喟叹,但首先却也得解决生计问题的鲜活个体。和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在四川年间,为了改变自身境况,先后向西川节度使献诗多首。852年春,在妻子王氏去世周年时,李商隐以告假的方式,居家写诗寄托哀思……这时,这些在后世流传千古的诗人便不再是无数人惯有的诗人形象了。

诗人是什么?诗人或许是李白那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狂放不羁,让国舅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那般豪气干云。但是此时,诗人只是为了改变人生际遇如小老百姓一般四处奔波,只是使用了他擅长的“诗”的表达方式而已。想念亡妻时,便请假摸鱼,并写下千古名句……凡此种种。作品中,像这样以独特的视角对诗人生活现状和行为进行探究、解读的作品比比皆是。这个时候,我们便从中看到了诗人的“人”。

——从管中窥豹中窥见了历史一角。个人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紧密相连。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诗人亦然。诗人们或官宦入蜀、或游历入蜀、或避祸入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安史之乱后,唐明皇避乱入蜀,四川的地位开始急剧提高,成都又短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一些学子开始贡举入蜀,其中又不乏一些在后世流传的著名诗人。蜀中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在为这些多愁善感的诗人提供了美好的创作素材的同时,诗人们或歌物咏志、或直抒胸臆、或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凡此种种,既有人生际遇遭遇之作,也有大量的对蜀地政治、地理、风物的描写。从李洞落第入蜀的“眼前无俗事,松雨蜀山辉”,到郑谷的“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漂泊》)、“渐有还京望,绵州减战尘”(《梓潼岁暮》)等诗歌中,蜀中的形象在诗歌中跃然纸上。这些诗人在蜀中的经历成就他们作品大成的同时,也让我们从流传千年的诗歌中窥见了历史的一角。也让我们引发了对时代、对人物个体的命运以及当下的深度思考。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创作《诗蜀》的另一个深意所在。

——在心灵机巧中再现蜀风蜀韵。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个体的人如过江之鲫,每个人都只是短短的一瞬,却总有一些风华绝代之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留下了属于自身或历史的特别符号,并赋予这方山川风物以厚重气息或特殊意义,比如这些才气纵横的诗人们。这些在历史长河的各个时期中走进蜀地的诗人们,或出口成章或拈须苦吟,既有天纵奇材的初唐四杰,也有贾岛那般的苦吟诗人,透过历史,也让人看到了诗人的千娇百态。

《诗蜀》注重描写入蜀诗人个体经历足迹,有着强烈的地域特征。无疑,为我们研究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比如,中唐诗人羊士谔被贬为巴州(今四川巴中)刺史时,写下“守土亲巴俗,腰章口汉仪。春行乐职咏,秋感伴牢词”,亲身体验巴地风俗,春行秋游吟咏抒怀;又用“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展现巴蜀民间张灯结彩、载歌载舞欢庆上元佳节的情形,无疑为我们研究巴中这方地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史料,也让这方土地增添了厚重的诗意。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管中窥豹,远不足以概括《诗蜀》的全貌。感谢作者为这个时代呈现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我们也期待出现更多研究蜀中文化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