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文学抒苑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15日 返回该版首页

补 课

补 课

魏奎德(四川巴中)

前年十月,我决定离开生活了半年之久的康定,返回巴中老家,开车接我的人是妻侄小张。小张四十出头,忠厚踏实。

抵达成都时,已是华灯初上。我本计划在成都小儿子家住一晚后第二天再出发,小张突然说:“姑父,哥哥他们很忙,就不去打扰了,我们去中江住,明天我还要早点补课哩!”补课,什么意思?我很不解。

汽车在成巴高速上行驶了两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中江县城。住进酒店后,小张才对我说,五年前他曾路过这里,很想瞻仰“黄继光纪念馆”,却未能如愿,遗憾至今。这次机会难得,加之您也没有来过这里,再忙也要“补上这一课”,我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眼神。

翌日天刚亮,我们便来到了纪念馆门前。放眼望去,这是一座民居式仿古园林,背后是巍峨高耸的魁山,前面是奔腾不息的东河。从“概况介绍”得知,1962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烈士,中江县人民政府在城关下南街古文庙修建了“黄继光纪念馆”,1985年迁建至此,1987年对外开放,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事不凑巧,当天恰逢上午闭馆,看到我们迫切的神情和真诚的目光,值班门卫破例允许我们入馆。

跨进纪念馆大门,迎面是层层递升的三层平台,拔地15米的高层平台上挺立着黄继光扑向敌人机枪口一刹那的英姿雕像,伟大战士的瞬间壮举定格成了人们永恒的纪念。塑像宽35米高9米,两侧分别镶嵌着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的模型,基座凿刻着邓小平题写的“特级英雄黄继光”7个金光闪闪的行书大字。塑像背后,宽大的石岩照壁上镌刻着中朝友好协会会长郭沫若的题词“凯歌百代”。

陈列展览馆里,我们被一幅大型图片和一封家书深深吸引。图片是毛泽东主席1953年4月接见黄继光母亲邓芳芝的动人情景。毛主席紧紧握住邓芳芝的手动情地说:“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得光荣。”家书是黄继光在参加上甘岭战役前写给他母亲的长信,信的结尾处写着:“为了全中国人民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荡气回肠,小张眼里噙着泪花,我的眼眶也早已湿润。

午时,按计划该返程了,可小张又提出要去黄继光故居参观拜谒。这是我没想到的,我既高兴,但又考虑到他还要长途开车,疲劳驾驶会影响安全,建议他下次再来,他却说:“您老放心,今天我精神好得很!”

黄继光故居位于中江县继光镇继光村境内的黄家湾,几间四川典型的土木结构老宅坐落于此,四周群山环绕。院坝里摆放着坦克、飞机和各型火炮等武器。拾级而上,广场上矗立着黄继光巨大头像,浓眉剑目直视前方,透露着刚毅和勇敢。

此时,小张去广场外边的草坡上采来了几束金黄金黄的山菊花,我们把它轻轻地放在英雄的雕像面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然后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纪念馆。

走近英雄,感受英雄,对于小张来说“补上了这一课”,而对于我这个年届八旬的老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补课”呢。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这个年轻人崇尚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坚韧和执着,在我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永远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