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4版:综合新闻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0日 返回该版首页

自律监督师、简历修改师、职业陪诊师…… 新兴职业悄然兴起 新“赛道”还需新规则

自律监督师、简历修改师、职业陪诊师……

新兴职业悄然兴起  新“赛道”还需新规则

□本报记者 马工枚 

近日,数字职业、绿色职业、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孕育的新职业等三大类别共18个新职业向社会公示。自学有“自律监督师”,找工作有“简历修改师”,就诊有“职业陪诊师”,整理家务有“整理收纳师”……当前正值就业季,这些呈蓬勃发展之势的新型职业会成热门吗?

“自律监督师”不仅是“人形闹钟”

“我想考证,但没有计划执行力”“我想减肥,却忍不住嘴”……很多人渴望提升或改变,却又“控制”不住自己,就想着借助外力来完成“自律”。几年前有“番茄”“绿叶”等工具强行锁定手机让人打卡,但近年,比APP工具更具人文关怀的“自律监督师”在淘宝、咸鱼等电商平台诞生。监督的项目多种多样,包括叫醒、减肥、考研、考证,除开提醒,“自律监督师”还能陪用户聊天,敏锐地观察到用户的情绪变化。

“我们的梦想就是监督你,各种方法监督你,好好学习!”标价168元一周的真人自律监督分为“强化”“超强化”,据客服介绍,“如果拖延症特别严重可以选择超强化模式。强化一天不会超过10次监督,超强化可以做到10次以上,还带总结。”监督师可通过语音、拍照打卡、电话轰炸等进行监督。如果没有及时回复或者打卡,监督师还会连续弹微信消息或者电话。根据平台上不同店的定价,可以发现,普通监督方案基本在一个月130-150元,而强力监督是按普通监督的3-4倍收费。

“有用吧,和单纯靠我自己的自律性相比,我使用普通监督服务能提高50%的效率。”一位购买了监督服务的消费者留言。平台某店铺的一位监督师小吴介绍,“学生、上班族、宝妈是使用该服务用户的前三名。”她表示,疫情期间,购买监督服务的用户半年可达上千人。“不是人人都能被监督成功的,也有图新鲜购买服务后就消失不见的用户。”

为简历“化妆”的简历修改师

据统计,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预计有1076万人,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求职者的迷茫,带火了“简历修改师。”

“这两年,从事这一行的人变多了。”张先生作为一名简历修改师已经4年了,他之前的职业是HR。他表示,首先要确定客户的求职意向,并详细了解客户的在校经历、实习经历与职业经历等细节。“这样才能从顾客的经历中提炼出一定亮点并呈现在简历中。”而如果求职者的目标还不明确时,张先生一般会根据自己做HR的经验,为用户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帮求职者锚定方向。张先生表示,“其实网络这么发达,现在求职者非常了解自己的简历应该如何写,根本不需要修改师引导。只是他们想求一份心安,以及做一次业内咨询,了解自己与竞争者的差距,以此增加拿到offer的概率。”

在张先生看来,修改师的工作无法做到雪中送炭,只能锦上添花。“你得有这些,我们才能根据实际去修改简历与岗位的匹配度,并将你的简历信息以简单、直接的效果呈现、表达出来。”张先生说,他从事该行4年以来,给自己划下的红线就是“虚假包装”。

据采访,修改师的报价在69元/次-400元/次之间不等。而简历修改这一行仍存在诸多不规范:修改师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不一、售后难以保证、用户隐私甚至可能被转卖或者当做广告宣传。

“职业陪诊师”悄然兴起

据统计,202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7亿,比上年增加7.3亿人次(增长9.4%)。2021年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0次。当病痛来临时,一些空巢老人和独居打工人就不得不面对孤独以及孤独之外的难题,由此,“职业陪诊师”这个新型行业应运而生。那么,花钱请人陪看病,真的靠谱吗?

陪诊服务具体都做什么,真的能为患者提供便利吗?“有些老人儿女不在身边,他们自己腿脚都不方便,预约挂号或者线下排队缴费对他们来说是个麻烦。”一位兼职陪诊师的李女士说,陪诊人员对医院更加熟悉,可以大大缩短就医时间,提高就诊效率,解决了患者“就医难”的痛点。据她介绍,陪诊服务主要提供排队挂号、取药、缴费、检查等服务,根据不同地区医疗发展水平,费用在100-600元不等,而服务对象主要包括老人、孕妇、伤残、异地就诊人员等。陪诊师通常在咸鱼、小红书等平台“约单”,有专职的,也有兼职。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从事医院陪诊并没有太多门槛限制,只要沟通能力好,就可以胜任。据了解,曾经融资千万的安心陪诊、e陪诊等平台都由于“医院与商业公司合作挂号加号”政策叫停,目前线下职业陪诊师还属新型职业,缺乏行业制度规范、准入标准和平台约束,“收费标准由谁来定?要是用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刷号、囤号、暴利加价怎么办?”在社交平台上,这样的疑问并不少见。

新经济催生出新职业,新职业反映了消费升级激活社会和经济潜在新需求。这些新职业往往能通过互联网平台,把个体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并进行市场变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助推力。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新兴行业由于诞生时间比较短,所以行业内部标准会良莠不齐,亟待权威的标准衡量和监管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