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7版:副刊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0日 返回该版首页

望月鳝

望月鳝

唐弋云(四川)

话说在那子虚国有个乌有县,新来的县令刚刚走马上任,就碰上了一桩奇案。

被告的是乌有县治下的贾家村里的王屠夫,击鼓鸣冤的是同村贾混子的母亲,她拿着件染血的衣裳告王屠夫假借请客吃饭毒杀她的独子贾混子,边骂边吐唾沫,像是恨极了王屠夫,只是在哭她的儿子时却雷声大雨点小,那件染血的衣裳也有股骚味儿。传一起吃饭的证人作证,那证人神情惶恐,说话颠三倒四,弄了半天才问清楚是王屠夫自己带菜请贾混子到证人的船上吃饭,酒是贾混子从自家拎来的老酒,证人推说自己只顾着喝酒马上就醉了昏睡过去,什么也不知道。问王屠夫为什么请客吃饭,支支吾吾一看就是不肯说真话。问证人为什么请客吃饭要到他船上,也是满嘴搪塞。

因为双方的证词都含糊不清,除了那件带骚味儿的血衣,贾混子是生是死也没个定论,县令不得不一拍惊堂木,暂且退堂。

退堂后县令叫了几个机灵的衙役去传问贾家村的村长,同时探访下王屠夫和贾混子有没有仇怨,家里有什么事儿。在翻看案子的记录时,一个老道的师爷突然发现什么,拍手大叫“原来如此”。

不必县令询问,师爷自己就说出了口。原来他发现王屠夫带去的菜是烧鳝鱼。此地鳝鱼颇多,乡人常常捉来清蒸爆炒,即为佳肴。然而又有传说有一种怪鳝,蛰伏于田间,甚至出没于坟冢,每至中秋月圆,便抬头望月,直至月落,因此得名“望月鳝”。此鳝虽少,万中有一,但却奇毒无比,据说人一旦食用中毒后无药可治,最后会诡异地化成一滩黄水。茶馆的说书先生也曾讲过几百年前的某某大老爷曾经断过有人误食“望月鳝”化为黄水而厨子被当成下毒者案子的故事。

听师爷说完,周围的衙役们纷纷佩服不已,可县令却觉得并非如此。不过他还是去提问了王屠夫,几经周折,最后王屠夫才松口说是自己捉的鳝鱼,虽然这条鳝鱼身披花纹头似长角,但他以前也吃过好几条同样的鳝鱼。师爷和衙役都觉得王屠夫捉的鳝鱼毒死了人想要狡辩,县令也难以判断,因为审问时王屠夫实在是不老实。

被派去的衙役们带着村长回来了,一起带回来的还有被当作证物的一盘烧鳝鱼。贾家村的村长告诉县令,贾混子好赌欠债,时常跟“船上的人”做“不用本钱”的生意。那个证人就是“船上的人”,干的是些买卖人口的事,在附近恶名昭彰。王屠夫跟两人都没什么联系,更别提有什么仇怨。因为之前关注的就是“望月鳝”的事,抱着宁多一事不漏一事的想法,县令索性就去请了药堂坐诊的老大夫前来辨认带回的剩菜。令人惊讶的是,老大夫辨别出了菜里有蒙汗药,却并没有什么能将人毒死的毒。案子陷入了僵局。

第二天县衙收到报告,说有人在贾家村下游的甄家村的河道里发现了一具无名尸体。那具无名尸体经过辨认正是贾混子,而验过后发现他没有中毒迹象,是游水溺死的。事情到了这里,来县衙围观判案的闲人们都觉得这案子实在古怪,可是县令却镇定自若地一拍惊堂木,胸有成竹地宣人上堂。

县令一问原告贾氏在报案时是不是知道自己的儿子原本打算假死脱身,并且讹诈王屠夫一大笔钱。二问证人是否由贾混子牵线认识王屠夫,并打算伙同贾混子一起讹诈王屠夫。三问王屠夫是不是打算卖掉妻子。三个问题都让围观的人群脑子越来越浑,连师爷和衙役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问。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堂下三人皆是惊慌不已,看样子必定是戳中了要害。

县令一拍惊堂木,说出了案件的真相,并将三人一一按律治罪。

原来王屠夫嫌弃妻子多年不孕,想要将妻子迷晕卖给“船上人”,用这笔钱去买一个能生孩子的。可当他把迷药带回家时却正好被妻子瞧见,就谎称这是一包调料。王屠夫找到了贾混子牵线认识了证人,准备到船上商量价钱。为了显示妻子手艺好以便提高卖价,王屠夫让妻子把自己捉的鳝鱼烧成一道菜带去给贾混子他们吃。谁知道妻子在做菜的时候顺手放了些“调料”进去。王屠夫好酒,很快被贾混子带的酒醉倒了。贾混子看见王屠夫带来的菜是烧鳝鱼,脑子里灵光一闪记起来当地的传说,与船上人合伙准备讹诈王屠夫一笔钱,顺便还能假死逃债。于是贾混子脱下自己的衣服,把船上原本准备做菜的新鲜猪血抹在了衣服上,为了跟传说中的一样,还撒了泡尿在船上充当黄水。贾混子跑回家中跟老娘通了气儿,之后趁着夜色,他仗着自己水性好直接跳下水想抄近路离开,谁知道蒙汗药正好发作,于是溺死在河里,最后漂到下游甄家村。第二天船上人发现贾混子没了消息,加上他自己昨晚上莫名突然昏倒,感觉是出了问题,没去讹诈王屠夫。哪知道贾混子的母亲以为船上人害怕了,直接跑到船上偷了“血衣”去县衙状告王屠夫,想着案子反正破不了,反而能让王屠夫“花钱消灾”。哪知道隔天甄家村就发现了她儿子一命呜呼。

县令对围观的人群说,此案不过是假借传说之名,行讹诈之实。“望月鳝”剧毒,无法证实;人心之毒,虽夫妻亦可绝恩义;心生贪欲,终自食恶果。诸位不可不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