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1日 返回该版首页

千年城厢:勇当现代化品质城市建设“实干家”

千年城厢:勇当现代化品质城市建设“实干家”

题记:

今年,是成都市青白江建区62周年,这是披荆斩棘的62年,诠释着青白江人团结拼搏、执着追求的信念;这也是波澜壮阔的62年,见证着青白江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凝心聚力的决心……

铺开这张时尚、发展、宜居、为人民谋幸福的宏伟答卷,我们可以看见,城厢早已用踌躇满志的语言,书写了一个个掷地有声的答案!

在这份“城厢答卷”上,每个城厢人都是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用青春书写田野,用脚步丈量土地,加速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基层实干家”!

党建引领,党员干部有情怀,有决心

激发“群雁效应”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镇街强不强,要看“领头雁”。

城厢镇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支部牵头,带领党员承诺践诺,通过“志愿服务、结对帮扶、下沉一线”等措施,积极服务群众,引领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到美丽城厢建设中来。

擦亮“党建品牌”

“红墙绿瓦山花烂漫,党群同心热火朝天”。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乡村宜居画卷,正在城厢徐徐展开……

壁峰社区依托“厢遇”党建品牌,推出“1+7”党建服务模式,深挖壁峰元素,打造“城厢有礼”特色伴手礼,推动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

康家渡社区在“思路康家”党建品牌的引领下,挖掘传承众筹式的“义渡”精神,引导党员带头发展集体经济,实现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槐树街社区创新打造“千年城厢,花开槐树”党建品牌,挖掘古镇文化,凝聚发展合力,助推古镇建设,实现古镇发展和群众需求共生、共融。

凝聚多元共治力量

挖掘培育“乡村产业达人”“农业土专家”“五老乡贤”等乡村人才,推动多元主体助力产业旺村、生态美村、文化育村、善治安村、公益扶村等行动,画出城厢共同富裕最大“同心圆”。

十八湾村协助退休老书记刘义坤建立“老书记乡情话苑”,作为刘家巷法规咨询、政策宣讲、纠纷调解的阵地,受到了广大村民一致好评。

十五里社区挖掘“五老”乡贤,培育舞蹈队、老年象棋队等自组织十余个,常态开展“汤圆节”“少儿厨艺赛”“老人集体生日会”等邻里活动,不断提升居民互帮互助的意识。

龙潭社区建立乡贤议事制度,挖掘了本土乡贤参与议事,充分发挥乡贤德高望重的优势,有效调解居民关系;并且党员带头进入小区物业机构、业委会、监事会,为小区居民提供各种贴心服务,共建温情社区。

玉龙村挖掘具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农业土专家团队,义务定期为群众开展农业生产知识培训,并带动全村不断优化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品种,打响优质农业产品品牌。

近年来,城厢凝聚更多的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弘扬社会正能量,捐款捐物、帮助困难人群、解决困难群众问题数不胜数。

创新引领,增收致富有指标,有办法

转型升级谋发展

“国家级、省市级、区域级媒体上曝光量达1000万人次,吸引国内外近35万人次游客到访城厢古城……”2021年的城厢古城“火出圈”,在带动当地旅游增收的同时,也让更多游客感受到了天府文化的魅力,城厢的文化旅游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城厢镇在旅游目的地打造方面,争取城厢古城、成都大熊猫繁育中心和广汉三星堆联动,打造成都北部黄金三角旅游目的地;在城厢古城项目建设方面,匹配各项要素保障;在传统文化方面,城厢镇打造“薪火城厢”教育实践基地、戏曲(川剧)文化产业园、流沙河诗歌文学品牌等。

盘活资源引项目

从源头“造血”抓起,城厢镇加快推进闲置低效资源开发,将资源变资产,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村庄规划编制,聘请专业团队策划产业布局,为农业项目特色化指明方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有序流转,为农业项目产业化扫除制度障碍;探索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模式,扎实推动土地整理项目,为农业项目规模化铺平道路。

“千年古韵城厢镇·萤光生态十八湾”乡村振兴项目通过梳理整合现有资源,打造集萤火虫观赏、研究、培育、科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促进新业态发展,拉动旅游消费及民宿、茶咖等配套服务设施升级,促进周边老百姓就业,同时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带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城厢镇还成功引进杨氏·天府果香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持续推进杨氏·花塘橙香、蓝城·春风里等乡村振兴产业化项目建设,打造集农业生产、乡村旅游、风情度假、健康疗养等优势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依托平台增动能

积极开展市级电商示范镇建设,支持本土农业经营主体与买趣网、天猫商城、淘宝网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道路。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市级科普示范基地5个,鼓励致富能手、大学生返乡自主创业;借鉴“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理念扶持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农业综合服务站,邀请专家提供坐诊服务或在线服务,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沙龙、学术交流、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等活动。

以壁峰社区“插秧节”为平台,打造各类文创活动,以水产和综合种养为依托,打造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今年5月成立的竹邻菌乡电商平台专业合作社,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大力宣传当地特色产品,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幸福引领,美丽古城有行动,有成果

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等公布的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名单中,城厢镇入选四川省首批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这是对城厢镇的肯定,也是鼓励。

美好图景鼓舞人

推进城厢古城项目建设,形成“风华绣川、厢逢九思、1956文创园、雁归东湖、千年西街、蓉欧客厅”六大组团,赋能24个文化场馆,高质量推动城厢青金融合发展核心片区建设。

强化政企民合作,着力做好景区管理运营、业态完善、文化活动、研学建设,开展古城特色文化娱乐活动,持续提升景区商业价值、接待能力及特色文化质量,将古城景区开发与城厢古城原住民生活场景有机融合,呈现“全景引客、全时迎客、全民好客、全业留客”的可持续性发展场景。

民生实事凝聚人

对城厢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亲民化改造,增设图书阅览室、舞蹈室、书法室等多功能活动室,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广播电视、数字网络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础服务水平。

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林盘、沟渠水环境整治,建成并投运农村散居院落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农村公厕,拆除违法建设,持续建设、改善乡村面貌。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汇总和推广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把老旧小区改造、特色街区打造等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助力“幸福美好十大工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普惠共赢温暖人

城厢镇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普法宣传等主题活动;多种方式推进居民群众移风易俗,养成文明新风尚。指导各村(社区)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

将川剧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川剧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大力推进川剧艺术普及、传承,让川剧与文创、旅游相结合,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带动群众增收。

在城厢镇龙潭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建立蜀风晓苑川剧文创中心,为城厢居民提供川剧表演体验服务。依托“文化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城厢之春”民俗文化艺术节等,邀请花园沟青年川剧团、社区川剧队伍等团队为各村(社区)群众开展川剧展演,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城厢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积极寻找突破口,推动农村城市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村片区发展承载力和人民幸福度。这期间涌现出一批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样板村”和一群勇于担当作为、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实干家”,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注入了源源动力。

今日的城厢

因机遇绚丽绽放

使命之城

用实干铸就辉煌

今日的城厢

迎来了历史最佳发展时期

也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把思想集中在“想干事”上

把能力运用在“会干事”上

把力量凝聚在“干成事”上

唱响“想为”“敢为”“善为”的“真作为”主旋律

奋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城厢人,人人实干

(青白江区城厢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