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消费、“冷系家电”热卖……
高温“点燃”夏日经济
□ 本报记者 李艳 文/图
进入7月,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市民充分感受到了夏日的“热情”,同时也带火了“夏日经济”。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火热的“夏日经济”在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折射出都市生活的消费新趋势。
空调大卖,夜经济人气旺,冷饮冰淇淋受欢迎……入夏以来,以夜间消费、“冷系家电”热卖为代表的“夏日经济”快速升温。被高温“点燃”的夏日经济都有哪些?消费者、经营者和整个市场都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近日,记者对成都部分夜市和制冷消暑产品市场进行了走访调查。
清凉一夏 逛吃夜市
夜市经济点亮城市“烟火气”
“老板,来半个西瓜。”随着成都开启“高温模式”,西瓜等解暑水果成为不少市民的“心头好”。7月20日下午6时许,夜市某水果摊老板徐大姐忙得不亦乐乎,没一会工夫就卖出三四个大西瓜。
这几天,白天出门怕晒,晚上逛夜市成了很多人的休闲首选。“吃一次夜宵大概一两百元钱,夏天一个星期吃个两三回很正常。白天热,晚上出来遛弯吃个饭,比较安逸。”十串小黄鱼、一盘生蚝、一盘扇贝、一打啤酒……7月20日晚10点,市民缑世杰与朋友们正在用他们的方式“清凉一夏”。
在府河苑一路夜市上,小吃摊前围满了“吃货”。“这里白天人流量不如晚上,我们也只是晚上来摆摊,客人以年轻上班族为主。”市民黄先生在该夜市里做小黄鱼生意,他告诉记者,每天20时至23时是生意最火的时候,最近生意一直不错,每年也就指望着夏天的夜晚挣点钱。
记住一座城市,往往从美食开始。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夜宵味道。在夜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卸下包袱,享受清凉的夏日之夜,也让出门遛弯儿的人感受到另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
要问夏季的夜宵标配,除了串串以外,还有啤酒加小烧烤。进入夏季以来,金声路的一家烧烤店每晚都是人头攒动,灯火通明。
“天一热就想在外面乘凉,和朋友们吃点烧烤,喝点啤酒,清凉又解暑。”市民王先生说。7月20日晚,记者走访发现,夜间生意火爆。一家烧烤店的老板表示,白天天气热,晚上吃烧烤的人就渐渐多了起来,客流量比冬天多了2、3倍不止,以前凌晨1点收摊,现在生意好了,每天要忙到凌晨3点左右。
除了串串、烧烤、啤酒……还有多元主题的汽车后备厢文化市集,给市民的夜生活带来了全新体验。
夏季的夜市火爆,除了带来可观的盈利,夜宵店的成本也在增加。烧烤店经营者告诉记者,电费、人工成本都比其他季节高出不少。“以前我们光电费这一块,夏天用电量基本是冬天的三倍,人工的话我们冬天三四个就够了,现在的话,需要七八个,甚至有的时候大家还忙不过来。”烧烤店经营者如是说。
“虽然成本增加,人也累了很多,但看到生意好,辛苦付出都化为满满动力。”与烧烤店经营者一样,小黄鱼摊主黄先生也在火热的夏日经济下,收获着成果。
高温搅热制冷消暑产品
冷饮市场人气飙升
免安装制冷空调扇喷出水冷冰雾,挂脖小风扇、挂腰小风扇吹遍全身……夏日炎炎,新款降温神器登场。对于没有安装空调的宿舍或出租房来说,电风扇、空气循环扇成为“刚需”。便携、可收纳吊扇显得更加灵活。为高温工作者设计的挂腰小风扇,今年升级了配置,双风口的设计风力更足,大容量电池能够提供长时间续航。
“太热了,都江堰从来没有这么热过,看样子今年高低得安空调了。”近日,都江堰市民杨女士在京东上购入了一台空调,准备安在客厅里。据杨女士介绍,她现在所住的小区是老小区,往年几乎没有住户在家中安装空调,但今年大家都纷纷装上了。
记者在该小区看到,仍有不少住户还未安装空调。“现在空调是买了也到了,但客服给我打电话说安装已经排到了三天后。”这让杨女士有点措手不及。
最近几日,虽然成都气温有所下降,但各大商超内则营造着凉爽氛围。记者走访沃尔玛等商超门店看到,饮料、冰淇淋、凉席、电扇、防晒霜、防晒衣等抗高温商品被摆放在显眼位置,方便市民选购。
“自进入6月,空调销售呈现增长态势,个别型号还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某空调品牌销售人员说,高温天是制冷产品销售旺季,同时今年成都进入了极热天,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的欲望,让一些犹豫不决、持观望态度的人爽快出手,以迎接三伏天的酷暑季节。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高温天不仅搅热了制冷消暑产品市场,也让冷饮市场人气飙升。
品种繁多的雪糕、冰镇饮料等平价解暑品备受市民青睐。家住恒大西锦城的市民李先生是一名90后青年,入夏以来,他每天开车上班前,都会到小区里的食杂店买上一瓶冰镇饮料。
在记者居住的小区外,超市内,两个冰柜装满了畅销饮料。记者发现,最为畅销的饮料以冰冻矿泉水、可乐、东方树叶为主。具有一定功效的凉茶同样受到市民欢迎。“一到夏天,王老吉凉茶是我们家必备饮品。味道还不错。”市民周阿姨一边挑选一边跟记者分享道。
该超市店内还摆放了两个冰柜,冰淇淋雪糕品种繁多。“老冰棍、雪碧销售得最快,差不多每天进一次,有时候都断货,每天来买的人非常多,大部分人都是整兜买的。”超市老板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