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22年07月29日 返回该版首页

保护传承巴蜀农耕文明 8月底 四川将力争基本建成 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

保护传承巴蜀农耕文明

8月底 四川将力争基本建成

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

□本报记者 赵蝶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建设工作,审查《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百年农史立面文本》。

据悉,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是一家专门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出天府农耕文明的公益性博物馆,不仅是从世界文明视野和国家改革发展历程对四川5000年农耕文明进行集中展示,还是四川省“三农”工作的重要宣传窗口,更是四川作为农业大省、文化大省,抓紧保护和传承巴蜀农耕文明,教育引导下一代重农、亲农、爱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事业。

会议听取了设计单位关于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的汇报,重点就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四川农耕文明史立面文本进行了充分研究讨论。

会议认为,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展陈大纲经过两年多的编制、修改、完善,目前已比较成熟。大纲紧扣天府农业千年根基,深层次、宽视野展现天府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和辉煌成就,多角度、全景式集中展示四川“三农”的发展历程、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了四川整部农业历史进程,突出四川农业的历史特征与战略地位,展现天府农耕文明奠定长江上游农业文明根基的历史价值,基本树立起了天府农耕文明权威典范的完整证据系统。

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四川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巴蜀大地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革命性历史性的变革,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理应浓墨重彩反映这一光辉历程。百年农史立面文本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但还有一些提升空间。需要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模式的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梳理有关内容。

会议要求,要以深厚的“三农”情怀、紧迫的历史使命、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建设工作。要抓紧完善百年农史立面文本,规范组织设计施工,力争8月底天府农耕文明博物馆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