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香
这里“丰”景独好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9月23日“秋分”时节,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天府农业博览园拉开帷幕。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天府农业博览园,在天府农博园,一望无际的稻浪中,农博主展馆、“青苗”“瑞雪”“星河”“谷仓”等建筑地景与金色的稻浪相映生辉,“丰”景独好。
农景交织
感受大田之美
走进天府农博岛,五个尺度各异、色彩斑斓的拱形建筑映入眼帘,各种色彩相映成趣,远远望去,犹如稻浪翻涌起伏,让人震撼。这便是位于天府农博园核心区的天府农博·主展馆,它也是四季建筑地景“夏季稻浪”,寓意“田馆相融、稻浪翻滚”,届时,这里将呈现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的一系列精彩内容。
据了解,整个主展馆占地202亩,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五个“稻浪式”建筑后面是川西风格建筑的“后街”,每一个部分都呈现着不同的场景。这里除了壮观、好看,还有乡村生活、旅游消费、创新创业等多元场景。
天府农博主展馆对面,一望无际的稻田中出现了一抹白,犹如刚下了一场瑞雪,起伏错落的外形,呈现出雪落大地、冬雪消融的景象,这便是农博园四季建筑地景“冬季瑞雪”。其外形是圆弧状异形结构,每一个展馆都错落有致,最高的展馆与最低的展馆高低落差超过9米。据介绍,瑞雪建筑面积为1031平米,屋面结构采用3D打印来完成。瑞雪投入使用后,可以在这里举办展会、科技农具发布会、论坛路演,也可开展音乐会、圆桌趴、时装秀、电竞、宴会、亲子研学等活动。
沿农博大道进入成新蒲快速路,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绿相间的稻田,无边的稻浪翻滚起伏,充满自然的律动,秋风乍起,便遥相呼应般向天边涌去。阵阵稻香扑鼻而来,沿着稻香漫步,别有一番乡野情趣。
登高远望,眼里尽是一片稻色,3000亩的大田上,呈现出不同图样和色彩,“庆丰收 迎盛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字样映入眼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同颜色的图样皆是不同品种的水稻,这里采用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沉浸式体验
感受中华农耕文明
中华农耕文明馆位于天府农博主展馆G4馆内,展厅面积2022平方米,分为历史上天府农耕文明发育发展概况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四川农业百年发展历程两大核心篇章,保存有农业文物、标本、古籍和传统农具等各类藏品。
走进农耕文明主题展,层峦叠嶂的“山水”化为空间符号,隐喻天府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之气与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之风,让人瞬间穿越年代,感受千年农耕传奇故事。为更好地增加游客的沉浸式、互动型体验,在设计上也别出心裁。
“博物馆采用查询互动屏、场景融合投影影片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增强互动性、体验感,还多途径收集反映四川农业发展的重要展品,通过这些珍贵的展品,与农耕文化一起,将农业界的故事从书本上搬到了眼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目前,中华农耕文明馆采用“场景化、情境化、故事化”多样化展示手段,收集了40多个艺术展项,20多条多媒体视频影片,300多件实物展品以及精选照片1000多张,文本13.8万字,这些展品将带领市民们感受具有特色的农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