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
坚持问题导向
扎实开展乡村领域专项治理
□本报记者 康立维 文/图
成都市新都区“十大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新都区农业农村局按照区纪委监委“十大领域”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大力推进乡村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以治理新成效回应群众新期待。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治理扎实推进。成立乡村领域群众身边“可视”“有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作用。并结合新都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指明了整治方向,厘清了整治重点,明确了责任分工,确定了完成时限,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同时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并印发宣传海报1500余份,实现海报张贴进村、进镇、进单位,提升了群众知晓率。
突出排查重点,确保问题整改真实有效。为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新都区乡村领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农村工程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项资金”专账核算、农村独立公厕、农村供水等五个领域的管理薄弱环节、问题易发多发领域进行针对性排查、自查、督查。建立“一表三台账”(一表:问题调查表,三台账:诉求台账、督查台账、动态问题台账)收集、整理、归类问题94个,针对问题做到了能及时整改的立行立改,不能及时整改的,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
完善制度建设,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整改看成效,制度做保障;新都区乡村领域治理成员单位区财政局、区社治委紧盯“三项资金”专账核算,修订出台了《成都市新都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激励资金管理办法》。新都区交通局针对农村公路在日常养护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了《新都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新都区农业农村局针对全区农村独立公厕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制定了《新都区农村独立公厕管理使用规定》。这些管理制度,有力地规范了乡村领域专项治理,促进了“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