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5版:经济与法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11日 返回该版首页

伊车嘎善边境派出所一级警员王鹏飞 用镜头和文字讲述“边检好故事”

伊车嘎善边境派出所一级警员王鹏飞

用镜头和文字讲述“边检好故事”

他不是专业记者,却对新闻事业十分热爱;他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不到两年,却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治日报、人民公安报等各类主流媒体刊稿3600余篇,5部作品获评省级以上奖项,被人民公安报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政治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政法委等媒体和单位评为年度优秀通讯员。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他就是王鹏飞,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伊犁边境管理支队伊车嘎善边境派出所一级警员,三级警司警衔。从新闻宣传工作的“门外汉”到如今的“宣传能手”,他始终与纸笔和相机为伴,用平实的语言发出移民警察“最强音”,以独特的视角展示边境管理工作、讲述移民管理警察好故事。

作为一名转改新警,部队改革转隶后,王鹏飞开始思考今后的成长路径。有学习习惯的他,每天都会阅读国家移民管理局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广阔边境线上的感人戍边故事,让他深受触动。“我也要申请去边境一线工作,记录戍边民警的精彩故事。”王鹏飞说。

当看到身边很多战友放弃优渥生活、默默扎根边境一线、真情服务人民群众,他立志要用文字和镜头展示出战友们的誓言和坚守,主动向宣传骨干请教、抱着相机摸索,王鹏飞从身边最亲近的战友拍起,坚持记录他们的点滴,并做好学习笔记,不到半年时间就写满了厚厚的4本笔记。

起初,王鹏飞每次稿件投出去后都石沉大海,但他没有气馁,坚持学习,不断提升写作和拍照技术。

2021年5月的一个凌晨,刚刚出警返回派出所的王鹏飞,得知有车辆遇险的警情后,便立刻收拾装备跟随战友出警。为了拍下战友不顾污泥、奋力救援的场面,他跪在泥潭中,按下快门抢拍下最真实的救援画面。因冲击力强,《深夜施救》的图文报道被人民公安报、中国移民管理报头版等诸多媒体采用刊发。

这一次的成功,也给了王鹏飞很大的信心。他善于捕捉热点信息、乐于挖掘新闻线索、勤于写作练笔,逐渐成长为宣传骨干,后来被抽调到支队从事融媒体工作。

从此,脖子上挂着相机、手持笔记本成了王鹏飞的标配,通宵写稿、随警作战是他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

“移民警察的战位在哪里,我就随警战斗在哪里!”在雪山之巅,王鹏飞拍摄着民警们高擎旗帜忠诚戍边的身影;在毡房民居,他定格下警民一家亲的温暖瞬间;在救援现场,他记录下战友们不畏艰险、奋力救助群众的惊险时刻;在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八十间房子边境检查站,他站在地表温度54℃的执勤现场,拍下了民警坚守边境查缉岗位的视频;当少数民族孤寡老人感激地抱着“十年如一日”帮助自己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焦加强落泪时,他现场记录下那感动的一幕……

为全面提升支队宣传工作质效,他创新提升站位高度、选好宣传角度、注重挖掘深度、拓宽报送广度“四度”宣传法,大大提高了支队各级的稿件质量与刊登数量。

每一幅精彩画面背后,都有个动人的故事。王鹏飞用笔尖下的温情、镜头后的冷暖,让更多的人见证了戍边民警的“酸甜苦辣”。他的视频作品《民警踏雪翻山巡边境,为牧民送去补给物资》被中国警察网评为2021年度资讯短视频精品案例,《身着警服的“牧羊人”》被共产党员网评为2021年度优秀作品,《踏雪巡边》被新时代摄影评为纪实摄影组金奖……

王鹏飞有7块工作硬盘,里面装满采访数据,但关于自己的照片却寥寥无几;他讲述起身边战友卫国戍边的故事如数家珍,但当被问到自己的故事时,却只言片语。他说,要继续在平凡的宣传战线上记录基层戍边民警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让忠诚誓言响彻塞外江南,发出戍边卫国“最强音”。  

通讯员  王龙 王帅 王君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