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4版:西南各地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19日 返回该版首页

三大转变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双龙村人居环境整治惠及一方百姓

三大转变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双龙村人居环境整治惠及一方百姓

□张宏秋  本报记者 康立维 文/图

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双龙村,位于斑竹园中部,紧邻北星大道、香城大道、地铁5号线,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3027人。近年来,双龙村大力推进“整田、护林、理水、改院”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实现了群众工作、农村资源、村容村貌的三大转变,绘就一幅田青水绿稻花香的美丽田园新画卷。先后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省级“四好村”“美丽蓉城、宜居乡村示范村”“新都区人居环境示范村”“成都市水美乡村精品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实现了群众工作从“说教”到“感召”的逐步转变,乡风文明自觉得到充分激发。该村通过吸引群众自主投入,开展农村“五清两治”行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各小组根据本组情况,将有限资金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在此基础上,该村大力推进群众自我管理。通过“最美庭院”“最美院落”等评比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让群众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旁观者变成人居环境提升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通过主动参与,深切感知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不易,自发并带动家人参与人居环境长效管护。

实现了农村资源从“沉睡”到“唤醒”的逐步转变,生产生活环境得到重大改善。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资源进行统筹管理,疏理整合集体建设用地471.25亩、林盘7个、闲置厂房5处,推动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让乡村“沉睡资源”变为“鲜活资本”,人居环境大幅提升。

实现了村容村貌从“农村”到“景区”的逐步转变,长效增收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双龙村通过各个项目的实施,全域提升周边基础设施改造,不断完善村内主干道及绿化、路灯等配套,整治散居院落环境。近年来改建村道6.8公里,打造示范院落18个,建污水管网4800米、独立公厕4座,三级化粪池覆盖率达98%,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双龙村通过对春归广场、乡村道路等实施绿化和景观打造,使乡村风光更加清新宜人。双龙村还依托项目,对民房、庭院植入景观,优化林盘保护修复,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之路。

如今,整治一新的双龙村,正以独具川西民居风格和双龙特色融为一体的崭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