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梓潼
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
□许忠俊 本报记者 杨明 实习记者 吕婕 文/图
“正值油菜栽植季节,用好底肥很关键,考虑到明年三月的油菜花节,可运用新品种、新技术,让油菜地长出美丽图景,实现农业和旅游双丰收。”近日,在梓潼县玛瑙镇龙台村培训现场,科技特派员彭贤菊介绍说。
据悉,参与此次培训的人员有200余人。油菜花种植户王平说:“科技特派员的到来,为我们这里的油菜花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也带来了希望。”
这只是梓潼县24名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效果,取决于农民对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科技特派员边实践、边研究、边服务,以“科技”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
梓潼县围绕优质粮油、畜禽水产、林果、蔬菜、中药材等六大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业一团”的方式,组建2个分团(种植业分团、养殖业分团)和4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蜜柚+生猪生态循环农业园区特派员工作站、潼江河谷优质粮油园区特派员工作站、水稻制种园区特派员工作站、牛头山产业融合园区特派员工作站),由四川省农科院、西科大、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粮油、植保、林果、作物育种、畜禽、水产等24名专家成员组成。
科技特派员张亚平探明了2017年迄今小麦条锈病菌在梓潼县菌源入侵、发生扩散的时间、地点及方向。摸清小麦审定品种在梓潼县抗性表现,通过“分区治理、综合防治”防控策略,累计建议推广抗病品种12个,停止推广品种3个,建立病虫观察圃2个,安装孢子捕捉仪2台,基层测报点15个,促进建立15个专业化防治组织,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2000人次。
科技特派员坚持需求导向,发挥“传、帮、带”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围绕梓潼县的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科技讲座等科技服务,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不断转化新型农业科技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围绕“蜜柚+生猪生态循环农业园区”“牛头山产业融合园区”等现代园区建设,对全县生猪“1100”标准化代养场、牛头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肉牛规模化养殖、辰真家庭农场养鱼场等进行技术服务,指导新建生猪“1100”标准化代养场,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要求规划布局建设,完善防疫、消毒、隔离、兽医师等设施设备,指导采取措施降低饲养成本、提升成活率,增强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除了种植技术方面的培训,科技特派员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养殖技术培训。养殖团团长兰云介绍:“梓潼是生猪生产大县,他们在培训中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指导群众开展种养殖循环生产,提高粪污利用率,保障养殖安全。”
截至目前,梓潼科技特派团共计开展各类培训1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培训农户15000余人次,共带动5000余农户增收。同时,依托“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解决种养殖大户“疑难杂症”共600余条,切实解决种养殖农户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