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7版:副刊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19日 返回该版首页

茶铺子的岁月

茶铺子的岁月

南 桥(四川)

川西坝子受都江堰汨汩清水的恩泽,小日子不需多少付出也能过得有滋有味。休闲便成了一种生活状态,而那些年的茶铺子正是男同胞们以最简朴的方式,享受原本随性自在、洒脱安逸的市井生活的最佳场所与去处。

男人们素来爱谈论江湖之事、买卖交流、营生之道。每天三教九流,凡夫俗子;买卖人、手艺人都会聚在各自习惯了的茶铺里,将自己听到、看到与想到的内容在闹哄哄的呷茶、冲壳子及叫卖声中全部倒出,或听着别人天南地北地嗨吹一阵,那才是畅快平实的生活。若要想打听什么消息,或托人办点什么事,化解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在这茶铺子里搞定。

说到茶铺子,主角少不了茶堂倌。常言“堂倌日不出门行百里”,这还只说出他们的表面,一个好的茶堂倌,那是很有讲究的。首先是练就了手上的绝活,远不止我们今天偶尔看见的小青年一把长嘴壶表演那么简单。而是右手提一把刚烧开、八磅水瓶也装不完的水壶,左手几个手指要练就很好的功力:张得开、力道好、分工明确。小指到中指卡着一摞茶船、茶盖,中指到大拇指卡着茶碗。从小指茶船到拇指茶碗间形成很大的扇形。泡茶、续水更见功夫。茶客进店坐下后,堂倌便将开水壶放在桌上,娴熟地取下茶船轻轻一扔就到了各位茶客面前,在眨眼间已放好茶碗、掺上开水合了茶盖。整套动作瞬间一气呵成,且在毫无察觉下对碗里的茶叶耍了小动作。

曾听一位老堂倌帅师傅讲:解放前的茶堂倌除了挣老板发的工钱外,大都还要凭手上的功夫在茶叶上捞点小钱。掌柜按每斤茶叶抓分好120碗,堂倌每次从柜台领走装好茶叶的碗,再取时交回上次领取碗数的钱。而堂倌就凭着手上的活在给茶客们分放茶碗时,从上个碗依次折一点叶子在下个碗,最后就余下了茶叶,反正有茶喝白或临时有事要走的,玻璃茶水往外一泼,空碗在手就可变现了。这折腾下来的碗数钱,就进了堂倌的腰包。续茶水则见手腕的功夫。掺水时堂倌手心向上,四个手指从壶把内向外上握住,拇指横压在壶把上,壶嘴像小鸟点水一样,在似沾非沾到碗中余水的瞬间手腕往下一翻抬起,开水如一条抛物线进入茶碗里,只见茶叶在碗里翻滚起浪花。紧接着手腕往上一翻,壶嘴一点,干净利落滴水不出。

堂倌只是有手上的功夫还不行,还必须有灵光的脑壳。茶客进铺后,还在找座位就会有不少先到的茶客从四面八方大声武气地喊“王大爷的茶钱我给了”“张五哥的收我呢”……有的是边说边递钱,有的是边喊边把桌上的零钱往前推一下,也有雷声大雨点小只吼不摸钱的,甚有干脆哑起不开腔的。这时该收谁的,不该收谁的,精明的堂倌是非常清楚的。即便是有人把钱伸到了他面前,不该收的照样不能收。这看似小事却是很有讲究,要分得清“五阴六阳”。

收钱不当会让各方都很难堪,特没脸面,而江湖上要的就是脸面。因而堂倌收钱拿捏当否,是会直接影响茶铺的口碑和生意的。不过但凡是事总有特殊或例外,对个别常吃票捎茶的吝啬鬼,叫得凶老不见钱或哑起不出声的抠抠,堂倌也会偶尔转弯抹角或在几只伸起的手中,专捡那只抠门之手收。但堂倌不管是收了谁的钱,都会扯起嗓子吼道:“某xx的茶钱,谁xx给了……”还特意把“给”字说得重,“了”字的尾音拖得很长。这既展示堂倌的特色,又让众客们听得清楚,听着舒服,各方都满意,自然也就成了茶铺子里的一道亮色。

茶铺还是卖香烟、瓜子,掏耳朵、说书匠、鞋匠等营生的重要场所。这些买卖人大都比较机灵,堂倌忙的时候,来了茶客会主动帮到招呼,找桌子椅子;人走了,还帮着收拾桌椅卫生。

收捡茶碗也有讲究:若茶客将茶盖平放离开,就可以倒掉茶水收走茶碗;若茶盖楞起立在茶船上,表明茶碗不能收,茶客还要转来。因而也有没注意倒错了,赔“耍档”的。

评书则是夜间茶铺子里最让人舒展的。劳作一天的男人们聚在熟悉的茶铺子里,神吹湖冲(壳子),待茶喝了两三道后,啪啪醒木响起两声,原本闹哄哄的茶铺便静了下来,听说书人眉飞色舞地摆起三皇五帝、秦皇汉武、梁山西游……不同的说书人对相同故事会说出不同的版本来,而任何版本都找不到现成的书籍。因为说书人会根据自己的阅历,加入许多书上没有的细节,就是常言的评书人加“瓤子”。原本一场能讲完的章节,活生生拖到两三场,而茶客们往往津津乐道的,正是那些加了“瓤子”的段落。

每晚听到最精彩的地方,只见说书人手握醒木踏踏踏踏、踏踏踏踏在桌上急促连绵地轻敲两个音阶后,“啪”的一声重响后说道:“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吊足了那帮听书茶客人的胃口。

如今的茶庄茶楼取代了茶铺。虽然各种档次的茶楼比比皆是,光鲜豪华一家赛一家,但总感觉多少失去了些市井的烟火气,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