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21日 返回该版首页

成都市青羊区 强化业态引入 激发经济活力

成都市青羊区

强化业态引入

激发经济活力

□本报记者 赵蝶

成都市青羊区依托祠堂街城市更新项目,围绕“百年艺术祠堂街”总体定位,按照彰显“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总体思路,采取“以留为主、改建结合”的更新方式,实施“在保护中更新,在传承中创新”的打造策略和“地随房走”的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天府文化传承创新的实现路径。

统筹一体设计,提升城市风貌。充分考虑街区风貌整体性、空间立体性和平面协调性,推进路面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廊入地,寓建筑于公园场景,丰富城市色彩体系,推进屋顶、墙体、道路、驳岸等绿化美化,增加城市节能照明。以慢行空间为主,构建公园、街道、文化于一体的艺术生活新场景,努力降低地块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充分考虑第五立面及立体绿化,增加文化旅游开敞空间,允许商铺适度外摆,并将街巷结合人民公园景观一并改造,拆围透绿、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实现街景与园景有机融合。

传承天府文化,活化历史街区。聚焦天府文化传承和在地文化利用,走访调研大量文化艺术专家和艺术类专业机构,深入挖掘祠堂街体现成都悠久历史和绵延文脉的文化内涵,完整保存整个街区的历史街巷肌理,同步恢复永顺胡同等6条巷道格局,让“老成都”的历史体感更加完整。对每一栋古建筑“一筑一策”进行专项设计和修缮保护,突出“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特点,实现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同时,还保留了街区内30余棵法国梧桐,将建筑与景观打造相融合。

强化业态引入,激发经济活力。围绕祠堂街是目前成都拥有文保古建最多的主题商业街区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城市文化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大力讲好祠堂街“红色文化发生地”“西南艺术溯源地”两大主题故事,制定招商管理规范,完善产业分析和载体业态策划,目前已完成招商资源储备100余家,与木木美术馆、三联书店、The Boxx、物质想象等优质资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通过建设数字3D大屏、墙面及屋顶灯光秀、祠堂街与人民公园融合区天幕走廊等还原历史场景,通过举办节会活动拉动夜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