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7版:文学抒苑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21日 返回该版首页

白云深处好风景

白云深处好风景

魏太红 (四川雅安)

从车窗望出去,天是均匀的浅蓝色,云越积越厚,却丝毫不影响它们自由滑行的速度。坐在车上,心情因晴朗天气变得轻松和愉快起来。

从天全县城出来,进入新修快速通道,朝思经乡进发,在蜿蜒伸展的柔性路上行驶,两边大片葱翠竹林快速向后移动。穿越高架桥,进入思经乡场口,一道由几根竹筒做拱门的“竹海渔乡欢迎您”牌坊,映入眼帘,让人感到些许期待,几分亲切。

沿思经河逆流驱车进入团结村,直觉告诉我,鱼在这里被赋予了浓厚色彩。鱼文化随处可见,鱼氛围铺天盖地,仿佛每一碗烟火都盛满了活蹦乱跳的鱼。目之所及,大多数农户房屋侧面都有巨幅彩绘,或是捕捉鲟鱼的场景,或是令人垂涎的鱼子酱。一幅小姑娘骑鲟鱼漫游海底世界的彩绘,滑稽又富于想象,让人哑然失笑。一处长而高的蓝色彩绘墙尤其引人瞩目,画面上一条条鲟鱼游弋在城市高楼之间,让人想起了宇宙飞船。一幅牛和鱼子酱同框的彩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时间和生命才是这幅画的奥秘所在。最具代表的是公路边渔翁撒网“渔乡”雕塑,庄严述说着曾经发生的传奇故事。村头村尾几家农家乐因鱼而生意兴隆,农家门口的对联和吉祥年画以及店招店牌都有一个个“鱼”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朴素的追求和向往。

进入润兆渔业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几株高大棕榈树,衬托出几分别样风情。泊车,步行一段,在一处撑有大伞的摊点前驻足。年轻人津津有味地吃着烤鱼,他们的嘴巴变成鲜红,油浸浸的,偶尔喝一口啤酒,时间如漏沙般在指缝间悄然滑走。

沿专设的架在水面上的逼仄步道行进,两边是半米高的白色栏杆,脚下是碧波荡漾截流进入的河水,顺势而入的河水,带着一股野性,桀骜不驯,在几个偌大的沉降池里收纳驯服后,变得平静而温顺。因为不是鱼池,看不到鲟鱼的身影,观鱼的心情,一触即发。

顺台阶而上,地势逐渐有了起伏,进入养殖区,呈现在眼前的是75个大小一致的巨大圆型鱼池,一眼望不到头。3个或5个一排,由北向南纵行阶梯排列,如镜的池水波光粼粼,空中鸟瞰,气势宏大,蔚为壮观。每个鱼池饲养了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鲟鱼,这些鲟鱼来自不同江河流域,有黑海,西北利亚河系,伏尔加河,还有黑龙江。一群接着一群体型庞大的鲟鱼静静游弋,每一位参观者与水下游动的鲟鱼相互对视,仿佛完成了一次生命与生命的心灵对话,也让观者无不感叹,这里的每一条鲟鱼创造价值的同时,或许都受到了至高礼遇并享有特别尊重。

园区顺河而建,农户的房屋依公路两边错落修建。放眼望去,白云深处,青山绿水,阳光下,农户白色的墙体与园区水池表面反射的银光以及一根根白色栏杆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世外桃源般美丽的乡村画卷。

园区是开放的,团结村因此变得热闹起来。遇见的每一位村民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喜悦的神情,也许园区是他们的一座精神家园,承载了他们太多的希望和梦想,我甚至觉得梦想离他们越来越近。

离开园区,我慕名去了村上一间文物陈列馆。陈列馆不大,收藏和介绍了“天全牛儿灯”文化起源。让我惊讶的是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天全牛儿灯”,就发祥于“竹海渔乡”团结村,我恍然大悟,忽然有吸氧的感觉,那幅牛与鱼子酱同框的彩绘便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了。

思经乡农耕文化中“牛”算得上他们祖辈的图腾,最早对牛的崇拜,捷足先登是“竹”,与“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竹”薪火相传,因“牛”闻名遐迩,如今因“鱼”蜚声海内外,历史和现代的融合,文明和传统的交汇,古朴的生态文化才是最美的人文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