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2版:新供销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25日 返回该版首页

江苏省东台市 “许河冬瓜”俏销市场成新宠

江苏省东台市

“许河冬瓜”俏销市场成新宠

连日来,江苏省东台市许河供销合作社“东许为农服务合作联社”旗下的鲜之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货运分销中心内,搬瓜、运瓜、分拣、装箱、装车,一派繁忙景象。每天,一辆辆满载“许河冬瓜”的大货车从这儿发往上海、浙江、安徽等地。“许河冬瓜”产销两旺,成为市场新宠。

走进合作社“翠玉润圆”冬瓜产业园的连栋大棚,一垄垄翠绿的冬瓜藤爬满架子,藤蔓上果实累累。与传统种植方法不同的是,这里的冬瓜都是吊着长,且个头大、颜值高。

“去年,我们新引进冬瓜立体种植技术,首次将该技术运用到‘墨地龙’‘小黑猪’‘绿霸铁心王’等新品种冬瓜上。”许河供销合作社主任朱晓珊介绍,传统的冬瓜种植一亩地只能种400株左右,而冬瓜吊起来能种到600余株,并且冬瓜被离地吊起,有利于通风采光,避免了冬瓜“白肚皮”现象的产生,结出的冬瓜瓜形优、口感好,深受市场青睐。据悉,今年冬瓜销售价已超1元/斤,亩均收入超过1万元,较传统种植模式每亩可增收2000元至3000元。

“要想冬瓜瓜形好、品质高,除了吊着长以外,在种植过程中,也要在选种、育苗、摘心、整枝,以及保证合理的叶果比例等每一道环节上细心用心;还要在冬瓜植株间距上做到足够宽,让瓜与瓜之间相互既不影响自然生长,也不影响各自的通风透光;更重要的是必须施足鸡粪等天然有机肥料,保证冬瓜的绿色生态品质。”有着20多年冬瓜种植经验的合作社社员沈辉说起他的种瓜秘诀,颇有心得。

地处黄海之滨的许河镇有500多年的冬瓜种植历史,不仅种植技术成熟,瓜农经验也很丰富。而许河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又孕育了“许河冬瓜”独特的优良品质。目前,许河镇冬瓜种植面积近3万亩,建成了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冬瓜种植区,成为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外延蔬菜基地。“许河冬瓜”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如今的“许河冬瓜”市场知名度高、产业规模大,在大江南北享有盛誉,冬瓜产业已成为许河农民致富的香饽饽。

近年来,东台市许河供销合作社“东许为农服务合作联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连接城乡、产销一体的优势,以及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依托“翠玉圆润”冬瓜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冬瓜种植区,不断引进冬瓜优质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的冬瓜产业基地,持续放大“许河冬瓜”国家地标农产品品牌产业优势。在经营模式上,东许联社以利农、惠农为落脚点,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搭建载体平台,缔结社农联盟,对入社社员实行“统一种植方法、统一配方施肥,统一保价收购”措施,确保农民增收。同时,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带动杨河、许乐等周边村有序连片发展,扩大冬瓜种植规模。目前,入社社员600多户,冬瓜种植面积达3万亩,单瓜重量可达15公斤至35公斤,每亩产量8000公斤至10000公斤,年产值近4亿元,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冬瓜产业体系。

据介绍,自6月份冬瓜上市以来,“许河冬瓜”每日仅线上销售量就超30吨,占总体销售量三成多,主要供应阿里巴巴、美团、叮咚买菜等网络平台。下一步,东许联社将进一步扩大“许河冬瓜”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主攻小果型和特大果型冬瓜,不断放大品牌效应,大力招引冬瓜深加工龙头企业,探索农旅融合新型发展业态,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真正把“许河冬瓜”打造成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周传胜 谢怀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