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6版:市场
内容详情 2022年10月25日 返回该版首页

贵州省岑巩县 秋来药飘香 “参”产增收忙

贵州省岑巩县

秋来药飘香  “参”产增收忙  

人勤农事忙,“参”产助增收。 深秋时节,在贵州省岑巩县客楼镇各太子参种植基地,到处都是村民们采挖太子参种子的忙碌景象。

挥锄深挖、清理泥土、捡拾装篓。在该镇白家坝村清水塘太子参种植基地,50多名群众手拿短锄,一边采挖,一边说笑,场面繁忙有序又热闹欢快。

客楼镇海拔适中、温度适宜、土壤耕性好,适合发展太子参等中药材产业。看中了当地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2015年,来自“中国太子参之乡”——黔东南州施秉县牛大镇的文廷飞,将太子参种植基地转移到了客楼镇。

由于种植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实用技术到位,文廷飞种植的太子参实现了产销两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如今,文廷飞的太子参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81亩扩大到了186亩,产业涉及客楼镇丰坝村和白家坝村,成为客楼镇的太子参种植大户。

“太子参亩产干品200公斤以上,每公斤干参价格在40元至70元之间,每亩产值8000元以上。”文廷飞说,现在采挖的太子参种子主要用于自己种植,余下部分则按照每斤生品15元到25元不等的价格对外销售。今年预计产出太子参种子2万斤,除满足自身种植需求外,还可销售6000—8000斤。

同时,太子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仅种植一季太子参,在种植、管护、采挖等环节就需要9000余人次务工,一年发放的务工费是70多万元。

念好“参”字经,民富产业兴。通过能人示范引领、大户带小户、小田变大田,客楼镇共种植太子参7700余亩,产业涉及全镇7个村265户农户,全镇年产鲜参3600吨,产值5500万元,主要销往施秉、福建、重庆等地,产业每年带动50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依托当地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客楼镇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太子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动群众流转土地拿租金、基地务工赚薪金、发展产业得现金,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2022年,客楼镇共种植中药材9820亩,其中太子参7700亩,黄精1800亩,其他药材300亩。建成太子参种植示范基地1个、黄精种植示范基地1个、黄精育苗基地1个。

通讯员 周燕 陈昆  沈启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