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5版:市场监管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09日 返回该版首页

四川德阳、巴中、重庆江北三地联合发布 “双十一”消费提示

四川德阳、巴中、重庆江北三地联合发布

“双十一”消费提示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活动临近,商家线上线下的大促令人心动,消费者“买买买”的情绪高涨。为保障消费者度过放心安全的欢乐购物节,近日,四川德阳、巴中与重庆江北三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消委会针对“双十一”活动作以下消费提示。

预付消费要留心

分清“定金”和“订金”

“双十一”来临,很多商家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下单,比如预付订/定金方式。

活动期间,电商平台许多商家会要求消费者通过预付订/定金方式低价获得预购的指定促销商品,这种商品预售模式看似优惠,但消费者应了解“定金”与“订金”的消费规定,所谓“定金”,《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所谓“订金”,订金只是单方行为,一般情况视为交付的预付款,不具有与“定金”相同的担保性质,不管是哪一方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给付订金一方都可以主张全额返还。(注意:这里不要误解,订金可以全额主张,不代表不承担违约责任,如果给付订金一方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对方可以要求承担损害赔偿;反之,支付订金一方不但可以要求对方返还订金,同时还可以要求对方赔偿违约损失。)对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下单购买商品时应留心商家的促销规则,对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标识不清以及明显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的,建议慎重选择,以免事后产生纠纷。

选购平台要谨慎

直播带货存风险

当前,直播带货火热,但带货主播“翻车”事件也频频发生,如主播夸大功效和用极限词诱导消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按规定公示证照信息、引诱消费者进行私下交易等,对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主播的极力推销,保持冷静,克制冲动消费,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直播带货商家进行交易。为保障个人财产安全,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切勿脱离平台私下交易,不直接转账至私人账户或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扫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要谨慎对待自称网购平台客服的电话或短信,切莫泄露银行卡账号、密码、动态验证码等信息。

理性购物勿盲目

按需囤货不浪费

“双十一”促销力度相对较大,往往容易引起消费者冲动消费。因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事先做好购物规划,将确实需要购买的物品放入购物车,对于化妆品、粮油调料、休闲食品等限期使用的商品,更要杜绝冲动消费,防止囤货过多商品还未拆封就已过期,既造成自身财产损失,也是对有限社会资源的浪费。

维权意识要树立

消费凭证不可少

购物后,消费者要注意保存购物凭证以及电商承诺或协议、购物聊天记录、付款记录等电子证据,主动向商家索取发票或收据。当发生消费纠纷时,要及时联系商家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消委组织反映诉求或拨打12345、12315进行投诉举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