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文旅
内容详情 2022年11月29日 返回该版首页

成都市植物园编著国内首部蜀葵文化专著 系统性追溯 “再现”蜀葵如何走向世界

成都市植物园编著国内首部蜀葵文化专著

 系统性追溯  “再现”蜀葵如何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赵蝶 文/图

近日,由四川教育出版社、成都市植物园和四川省旅游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新书发布会暨四川省旅游学会中国蜀葵文化专委会成立仪式在成都2022天府书展举行。活动现场,与会嘉宾为《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新书揭幕。同时,举行中国蜀葵文化专委会授牌仪式,文化名人围绕中国蜀葵文化从文化、产业、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对话。

记者现场了解到,由成都市植物园编著的《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是国内第一部完整梳理中国蜀葵文化源流的植物文化专著,以“源于四川,光耀世界”为主线,分蜀葵小史、蜀葵在华夏、蜀葵走向世界、今日蜀葵四章。该书从数千幅画作、大量史籍和诗词歌赋中,全面总结了中国蜀葵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及其忠赤向阳的文化内涵;运用“图像证史”的研究方法,破解蜀葵与西方艺术世界的沟通密码,以图像作为历史证据理解和重构过去,呈现其通过丝绸之路影响西方的脉络,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该书精选上百幅名家画作,装帧典雅,印制精良。

蜀葵原产于四川省,是中国最早以产地命名的本土观赏花卉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以“蜀”命名的花卉之一。蜀葵又名端午花、棋盘花、一丈红、大蜀季、戎葵,花大色艳、五彩斑斓,承载着四川的文化底蕴,是四川人的“故乡花”,后来它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出去,随着文艺复兴而风靡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丝路之花”,也是广受欢迎的“世界之花”。蜀葵栽培容易、分布广泛,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核。中国古代文人吟咏蜀葵的诗作有很多,同时,蜀葵也成为中外画家们笔下美丽的精灵。

从2021年开始,依托于鲜花山谷现有的蜀葵资源,成都市植物园通过野外调查、种子交换等方式广泛地收集国内外的蜀葵资源,以期形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蜀葵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同时,针对此前尚未有系统梳理蜀葵栽培历史、蜀葵传统文化历史、蜀葵国外传播历史的图书作品的状况,历时一年多编著完成了《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一书。

成都市植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编著《中国蜀葵》一书的目的,就是系统性追溯蜀葵的历史文化,弘扬传统蜀葵文化,扩大蜀葵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接下来,成都市植物园不仅会继续保护好蜀葵这一植物种质资源,还将在科学研究、知识传播、生态游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共同发力,进一步传播和推广中国的植物文化研究成果。同时,在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加强植物研究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探索,壮大花卉植物产业,建设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