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教育
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09日 返回该版首页

牢记使命勇立改革潮头 ​坚守初心把握时代脉搏

牢记使命勇立改革潮头

坚守初心把握时代脉搏

四川省长宁县中学校(简称:长宁中学)始建于1937年,占地220亩,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各成一体。学校拥有独立的行政楼、设备设施一流的教学楼、多功能实验大楼、高标准的体育馆、全塑胶标准的运动场、带电梯的学生公寓。

长宁中学始终坚持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勇立改革潮头,在学校发展的征程中把握时代脉搏,始终秉承“劲、韧、谦、和”的校训,践行“德才兼备,文艺并举”的办学理念,围绕“质量促发展,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思路,将劲节向上、志存高远,坚韧挺拔、自强不息、敏学谦逊、博知求实,和谐友善、诚信团结等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经过不懈的努力,形成了“养成教育、低进优出、科技创新、艺体教育”四大教育亮点。

近年来,长宁中学重本和本科入出口比均居四川省宜宾市同类学校第一名,连续7年荣获宜宾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宜宾市教育教学特殊贡献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为清华、北大、人大、浙大、复旦、上交、武大等名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2020年12月,长宁中学被清华大学授予“清华大学生源中学”荣誉称号。

以德为先  落实五育并举

《大学》曰:“德者,本也。”长宁中学以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为己任,定时定点召开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例会,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教书与育人结合,育己与育人同步,示范与教导同行,通过规范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师生谈话、心理辅导等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担负起育人责任,形成了干部争当五好干部、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的良好局面。

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诚信档案,严格审查入学、升学材料,加大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和检查力度,开展“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星级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工作,大力弘扬“团结、吃苦、好学、不服输”的精神。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宣泄室、沙盘室、活动室,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筛查和预警,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增强学生体质。学校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同时,还积极研究制定课外活动方案,设立类别多样的兴趣小组,让全校师生“动起来”,掀起运动健身热潮,增强师生免疫力。并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评,形成分析报告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除此之外,长宁中学还不断拓宽劳动实践渠道,定期走进劳动教育基地,种树、插秧、育苗、培土,体验劳动快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劳动的辛苦,感恩父母的教育。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轮流开展校内服务性劳动值日活动,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依法治校  打造平安校园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长宁中学始终坚持走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制度管人之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守好安全教育这根底线、红线,这根不可碰触的高压线。

一方面,规范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制度,规范财经审核、招生考试、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评优晋级、支边支教、印章管理、档案审查等工作;规范学校建设,建成教育城域网,整合学校校园数字监控,构建一体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整合融通与开放管理;规范学校管理,严格落实三级巡查、四个清理、处室年级支部工作月汇报月考核、干部述职述廉等工作;规范师生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依法执教、课后服务及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等,开展家校共育、警校共建、法治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步落实对学生的五项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坚持预防为主,筹建家长委员会,推进家校合作,进一步规范和协调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促进家校共育,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坚持普法对接和对口援助,充分发挥公安局、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的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和驻校民警作用,加强法制宣传,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全面预防教师和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坚持会前学法和警示教育,完善内控机制,提高法纪意识,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三重一大、财经内审、风险防控、信访申诉、群众监督机制,提高治校能力,对违反交通法规及造成教学事故的老师进行严肃处理,促进干部和教师提高履职尽责和优质服务意识。

深化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近年来,长宁中学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执行能力,以管理创新促进改革效能释放。

积极开展青年教师通识性培训、“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同步参加宜宾市调研考试;坚持“送出去、请进来”原则,多次与省、市名校开展校际间合作交流,形成交流互动、取长补短、互助共进的教研氛围。同时,组织青年教师到省、市名校和镇级学校去参观学习、进行支教,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每月进行课堂抽查,专项检查教案和作业批改、每周组内公开课、大小教研交替开展情况,推门听课和组内公开课有机结合,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授课和评价情况。积极承担国家、省市县研究课题,使教研模式多元化,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合作力量,努力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让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讲评员和行家能手。

“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探索艺体生考清北之路,推进强基计划和高校特殊类型招生的专项培训工作,助力学生实现名校之梦。

坚持环境育人,大力推进“三训三风”(校训、师训、学训,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三巡三督(三级巡查、三类督查即督学、督教、督管)管理、“双师双优”(专业和特长、学业和素质)培养、文明校园深化工作。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凝聚了共识,促进了学校的快速稳步发展。

怀揣教改的赤诚之心,肩负教改的希望之任,不断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特点,回答时代课题,是长宁中学永葆旺盛生命力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锐意进取二十载,厚积薄发今扬名。” 回望长中,铭记来路。如今,长宁中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乘势而为,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自强不息,继续朝着川南名校奋斗目标强力进军。

康萍  宋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