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节地生态葬让老百姓得实惠
编者按
节地生态安葬,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骨灰堂存放、壁葬、树葬、草坪葬、深埋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是民政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移风易俗是破千年旧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重大改革。从土葬到火葬是一场革命,从火葬到生态安葬也是一场革命。为此四川省民政厅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殡葬服务机构要广泛开展禁燃禁放、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祭扫等宣传,大力弘扬厚养薄葬和绿色殡葬理念,为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夯实基础。
狠抓落实打造节地生态葬
阆中市公墓管理所从实际出发,为倡导移风易俗,减少殡葬用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积极开展节地生态葬的实施。今年投资50余万元在打造出鹤长园节地生态葬区。该区的占地10余亩,主要为群众提供了花葬、树葬、草坪葬、小型墓穴葬等多样化节地生态葬法。
强化宣传推广节地生态葬
在重大节日期间,阆中市公墓管理所深入到街道社区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一方面围绕“倡导文明、绿色祭扫”推出了“鲜花兑纸钱”“丝带寄哀思”“思念墙抒写”“云祭祀线上祭扫”等便民服务,让祭祀群众有更多元化的方式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和祝愿,让广大市民接受“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告别了 “燃放鞭炮、焚烧纸钱” 的传统祭祀,有效的巩固禁燃禁放工作成果。
另一方面,利用标语、横幅、宣传栏、绘制帆布袋、手带绿丝带、宣传车进城、微信公众号、播放显示屏、发放宣传资料、志愿者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认真向辖区居民讲解,宣传新殡葬改革政策、目的和意义;同时利用板展示花葬、树葬、草坪葬的节地生态葬、创造绿色新生态的方式,引导大家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殡葬新风尚、减少殡葬用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营造出了厚养薄葬、文明殡葬的浓厚宣传氛围从而提高群众对殡葬改革政策的认识。
创新节地生态葬亮点纷呈
据阆中市公墓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花葬和树葬”是节地生态葬的亮点,拟采用最新科技的可降解骨灰盒进行安葬,将这种可降解骨灰盒埋入土中,3至6个月骨灰将随着可降解骨灰盒一起化为泥土,与大自然真正融合到一起,让生命真正的回归自然。”阆中市公墓管理所所长伍兴福表示,公益花葬、树葬、是一种惠民公益环保的安葬方式。在满足了家属传统殡葬观念和礼节的同时,也能实现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要求。作为四川省节地生态葬实施单位之一,阆中公墓管理所还投资40余万元在盘龙山墓区修建400座壁墓,并向社会重点推出壁葬,现在多种节地生态葬方式在阆中基本形成。今后,阆中公墓管理所将继续倡导移风易俗,推广绿色文明殡葬新葬式,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
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
为提升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墓区相关咨询为群众及时了解殡葬最新政策和相关信息来提升群众的办事效率,该所推行的“云祭祀”线上服务平台,利用微信就能让祭祀群众在平台上祭扫、献花、祈福、留言缅怀并且可以永久保存逝者的图像、音频及人物事迹,不会受周围环境的干扰而损害资料;其优势不仅适应了“疫情防控”之需要,而且掀起了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紧扣时代脉搏,展示绿色环保之理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既能在安静环境下祭扫,又能有效杜绝火灾和大气污染。推行“云祭祀”线上服务平台不仅符合当前文明祭祀的理念,而且为祭祀群众提供一个“绿色、文明、和谐、平安”的祭扫环境。该所推行的“云祭祀”线上服务平台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及广大市民的认可。
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