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川绵阳古蜀道
寺庙奇树名扬四方 遗址传诵三国故事
说起四川绵阳市梓潼县卧龙镇那一带的“金牛古道”,绵阳人大都知道。前段时间,我从著名的翠云廊南端“水观音”里那段老古蜀道出发,前往卧龙镇,到金牛古蜀道,去感受约两千年前的三国烽火。
跟着车载导航,路过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千佛岩,往北就通往卧龙山的诸葛点将台。这一路,上坡下坡穿松林柏林,过108国道省道县乡道。穿过成片成片收获过后的庄稼地,就看到红墙外瓦房顶,银杏叶黄。拾级而上,推开寺门,古银杏矗立观音殿前,在四合院中穿瓦房向云天,叶儿随风轻飘满天井。再跨过山顶庙门,百年古樟树让人惊叹!两两相缠绕,形如一板凳。庙里大雄宝殿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三国演义旅游景点”,庙门旁立了一块木牌,上书“国保卧龙山干佛崖文保分站”。
庙里的观音殿前有两棵古银杏,分立殿两旁,乡人以其形称之为“高香树”,树围2.2米许,于2010年被确定为梓潼县古树名木。相传,这里为三国诸葛亮用兵屯粮之处。当年此处有很多老鼠,诸葛亮想办法驱走了老鼠,却引来了巨蟒。巨蟒以食鼠为生,没有了老鼠可食自然在此闹腾。因此,诸葛亮命人栽银杏树两株,巨蟒便以食银杏果为生。我去的那天正是银杏将黄,秋风萧瑟时,银杏叶随风飘落满地,煞是美丽。
观音殿后是大雄宝殿,两殿间有两株粗壮如桶、冠高30余米的香樟树。它们树干苍劲,枝叶繁茂,如同一对深情相拥的“伴侣”,虽分隔道路两边,却倾向彼此,交缠合抱,形成“连理之观”,又如一条当地人热情待客的长条板凳。守庙人说,这树也像是一对祝福的蜡烛,所以也叫蜡烛树,寓意着对有爱之人的祝福。
板凳寺依山而建,其门殿、左右殿和后殿均为重建两层建筑。昭烈殿、武侯殿是该寺的三国元素,与所对卧龙、牛头二山均属三国遗迹。
卧龙山也叫葛山,这里山形椭圆,四面陡峭,现在诸葛寨四寨门尚存。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北伐时,蜀军就驻屯于卧龙山诸葛寨,蜀国大将魏延率本部兵马,驻在背靠卧龙山的梓潼县长卿镇白雀村,与诸葛寨成犄角之势以作策应。点将台建在诸葛寨最高处,如今,四周全是柏树遮挡了视线,或许三国时期,这山上少柏树,诸葛亮登上点将台可以俯瞰方圆几十里,在诸葛寨屯兵驻扎,在这指挥操练兵马。
特约记者 田明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