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地方新闻
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27日 返回该版首页

风劲扬帆天地宽 河湖秀美水长流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河湖长制工作巡礼

风劲扬帆天地宽 河湖秀美水长流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河湖长制工作巡礼

眉山市青神县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北接眉山,南邻乐山,西望峨眉,地理位置优越。全县辖1个街道办、4镇2乡,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0万人。有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椪柑之乡、“苏东坡初恋的地方”之美誉。

初冬时节,青神大地处处洋溢着柑橘丰收的喜悦。行走在县域的各条河湖,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实施“河长制”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冬日暖暖的阳光照在山水之间,河湖水清,岸绿景美,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东坡初恋地,国际竹艺城,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青神县位于岷江中游,全境属长江流域岷江水系,全县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主要有1江5河32溪流,总长303公里,水库23座,构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小水系。近年来,青神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河湖长制决策部署,坚守河湖治理保护责任,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全流域综合攻坚整治行动,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加快和构建了岷江流域一道靓丽的生态屏障。

“我们一直坚持做好‘水文章’,走好‘绿色路’,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青神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幸福河作为河长制实施的重要目标,不断创新管理举措,高位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以实施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三水’共治为抓手,走深走实‘三变治水’。执法体系不断健全,展现生态文明新画卷。境内‘一江五河三十二溪流’纵横交错。自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全县上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动真碰硬管污治污,真抓实干管河治河,河湖管护水平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青神县水利局局长刘欣如是说。

创新“三项机制”

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

青神县河湖长制工作在眉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河湖长制工作部署,一是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制定《青神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青神县全面落实湖长制实施方案》,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河长,25名县级领导任15条河流(水库、渠系)河长,配齐县、乡、村三级河长185名,落实巡河员、保洁员247名,各级河湖长有名有实。二是健全巡河巡查机制。各级河湖长严格落实巡河治河要求,充分利用“成德眉资”巡河APP开展巡河、问河、治河,定期巡、实时查,实施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县、乡级河长累计巡河巡查14000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300余个,各级河湖长有力有为。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印发《青神县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150万元,由青神县环境监测中心开展河长制河流监测,监测结果直接挂钩乡镇(街道)生态补偿奖惩,倒逼乡镇(街道)履职尽责。全覆盖编制“一河一策”“四张清单”,将河湖长制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重点考核内容,在《阳光问廉》曝光典型问题,接受群众监督评议。

实施“三项行动” 

推进水资源管理有形有效

一是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行动。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投资1.15亿元完成眉青供水工程建设,投入3.46亿元实施复兴水库扩建,完成复兴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二是推进节约用水行动。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积极开展节水机关、节水企业、节水小区、节水公共机构等节水示范评选,控制水资源用水总量不超年度目标。三是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制定《青神县入河排污口监管办法》,开展涉水“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完成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任务。建立岷江青神入河排污口台账186个,溯源、分类、命名编码186个,树立标示标牌7个,在线监测74个,完成整治19个,岷江青神保留区达标率保持在100%。

聚焦“三个抓手”

推动水岸同治综合攻坚 

一是抓实水域岸线管理。坚持河湖库全覆盖,完成岷江干流和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工作,逐一复核水利部下发卫星遥感疑似“四乱”图斑,完成“四乱”问题整改。严格落实重点水域河道采砂“四个责任人”,编制岷江采砂规划(2021—2025年),建立采砂场、加工场信息化监控系统,严格河道采砂监管。二是抓实水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岷江流域生态屏障、万亩竹原料基地风景线、长江经济带面源污染治理等一批绿色生态项目建设,打造沿江竹林风景和竹林特色小镇,建成竹里海棠、竹里桃花、竹里梅花、竹里院子、竹里巷子、竹里稻香等“竹里”系列项目。竹里海棠小流域治水经验在全省推广,青神获评了四川省竹林风景线建设先进县。总投资22亿元加强城市水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保护,完成护城河生态综合整治,建成兼备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与净水、调蓄、防洪等功能的滨河文化公园,青神县城列入第二批省级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城市。投资1.34亿元,实施岷江堤防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生态堤防14.58公里。建成“水美新村”19个,高台镇百家池村入选全省第一批“水美新村”典型村。严格开展岷江流域“十年禁捕”,全面完成145名渔民退捕工作。三是抓实水污染防治。投入9.14亿元,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工程,新增(改)雨污管网184.56千米,乡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城区、园区、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安装乡镇污水处理站出水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聚力“三大革命”攻坚,全域推进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建成覆盖全县乡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转运网络,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的村占比100%,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占比100%,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97.8%,居全省前列。抓实面源污染治理,创新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全县粪污综合利用率94%。

系统治理

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

今年以来,青神县在抓好治水防水的同时,更加强了水域岸线的管理和保护。全面完成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范围划定,为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提供保障。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完成“四乱”问题整改1个。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格落实“四个责任人”,严格采砂许可,加大重点河道、敏感水域巡查监管力度,杜绝非法采砂案件发生。抓实水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水美新村”建设,完成“水美新村”建设1个。严格执行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和禁捕(退捕)政策,强化天然水域巡查监管,加大渔政执法工作力度,共出动人员31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678辆次,出动执法船648艘次,陆巡5700余公里,水上航程6300余公里,检查水产品经营店96个次,渔具店99个次,检查水生物保护区98次;联合执法97次,销毁三无渔船9艘,销毁违规网具1048张,查处违规捕捞案件7起,切实保护了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监管,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3平方公里。强化水电站下泄流量监控设施运行管理,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监控率达100%。

芸芸众生源于水,浩渺乾坤活于水。青神县将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盆中的“水”,纵深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重大行动,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坚守生态安全底线,筑牢绿色本底,奋力打造美丽宜居的环成都最美竹林城市。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眉山市青神县水利局持之以恒推进河湖长制,初心如炬,实干笃行,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风劲扬帆天地宽,河湖秀美水长流,青山绿水,风景这边独好。青神县这一幅宜居、宜人、宜乐的新时代画卷正徐徐为我们展开。

(青神县水利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