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 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陈勇波
在2022年国庆长假中,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先后推出的两场大型直播特别节目,精彩纷呈,也为广大受众奉上了一道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笔者作为长江宜宾段摄制团队的参与者,对此次经历倍感自豪,感受颇深。
擦亮“眼力”看变化
2022年10月1日,央视新闻《看见锦绣山河·江河奔腾看中国》直播特别节目,聚焦宜宾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持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10月2日,四川观察与直播四川联盟联合推出《一江清水向东流》2022国庆5G融媒体直播节目,“四川观察号”游船从三江口“长江零公里”处出发,沿江顺流而下,一路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感受江河岸线的旖旎风光,探寻上游生态的蝶变之美,聚焦“大江大河生态保护”中的四川行动,共同讲述“大江大河生态保护”中的四川故事。
其中,此次直播节目大篇幅、用较长时段聚焦长江首城,讲述宜宾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的绿色发展故事,依次展现了李庄古镇美食文化和文旅融合发展新成效、江安长江巡护队巡江护渔新变化、长宁珍稀鱼类繁殖科研基地新成果、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新跨越等篇章,为广大市民和网友呈现了发生在巴蜀大地上的“长江之变”,感受宜人宜宾的生态之美、城市之美和生活之美。
开动“脑力”巧策划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宜宾被称为“长江首城”。近年来,笔者曾多次采访报道长江宜宾段生态变化,对长江之变深有感触。国庆前夕,为了做好这次直播特别节目,中省市县四级媒体联动协作,采编团队通过采访、沿江航拍,用第一视角探访宜宾绿色产业、城市人居以及生态蝶变。
其中,直播特别节目聚焦江安长江协助巡护队,宜宾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2019年底上千名长江渔民在全省率先完成退捕上岸工作。其中,近百名退捕渔民从靠水吃水的“打鱼人”转型成为守江护江的“护渔人”,他们不分寒暑,不舍昼夜,化身渔政执法人员的“千里眼”“顺风耳”,以自己的方式,深情凝望着母亲河,用心守护着长江生灵。
在近2个半小时的直播中,为展现长江上游生态之美,导演组还特别邀请重磅嘉宾做客“四川观察号”游船直播间,共同讲述“大江大河生态保护”中的宜宾故事。当天,“一条长江的朋友圈有多美”等相关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3000万,登全国热搜榜,有效拓展了传播力。
锤炼“笔力”绘写风华
近年来,宜宾强化上游担当,生态持续向好,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动力电池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绿电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智能制造、硅晶光伏等重点产业链加快布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成为拉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直播节目聚焦四川时代 “零碳工厂”,通过锤炼“笔力”,书写新型工业化发展新篇章,反映了企业物流链条以及厂区交通进行全面升级,广泛使用无人驾驶物流车、电动叉车等,实现供应商工厂、原料仓库、客户工厂之间零碳运转。同时鼓励员工电动出行与共享出行,将减碳融入到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增强“脚力”丈量山河
在沿江走访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宜宾通过破解“化工围江”,关停、搬迁、拆除沿江化工企业,产业发展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整治开放段排口,保护修复长江岸线,让市民有了一个个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这些新成效,需要新闻工作者用“脚力”去丈量,用心用情用力去挖掘一个个典型故事,才能让这些好故事成为一个个美妙的音符,真正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的“四力”是关键。脚力是基础、眼力是关键、脑力是核心、笔力是落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艰苦训练,才能把脚力所到之处、眼力发现之美、脑力思考之深综合地呈现出来,让“长江之歌”更嘹亮。
(作者单位:宜宾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