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17日 返回该版首页

四川省人大代表王暾: 建立灾害预警信息汇集平台 推动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

四川省人大代表王暾:

建立灾害预警信息汇集平台

推动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升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近日,在2023年四川两会期间,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关于完善手机、电视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推动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议”,建言省应急厅建立或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灾害预警信息汇集平台或省预警平台,通过该平台服务社会。

“四川是天府之国,但也频发灾害,政府和社会对于防灾减灾能力包括灾害预警能力有特别迫切的需求。”王暾告诉记者,过去5年来,成都为此不断践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汶川地震以来,四川省灾害预警技术、成果、能力显著提升,甚至四川省灾害预警技术、成果还服务全国乃至全球一些国家。据介绍,近年来,四川省地震预警技术自汶川地震以来从无到全球领先,而且在政府和地震部门的授权下,在全国率先开通了靶向手机、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带动了全国手机、电视地震预警服务,甚至还支持了印尼的手机地震预警服务,减灾效果突出。例如,泸定6.8级地震时,超过4000万民众通过手机、电视、“大喇叭”收到预警;四川省也在中国率先突破地灾预警技术,开启地灾预警服务,成效明显;四川省山洪预警技术在全国也处于先进行列。2022年四川省水利厅与四川省广电局还签署协议,开启电视洪涝预警服务。

同时,成都成立了全国首个多灾种预警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系列原始创新,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地震预警成果,支撑建立了全球最大地震预警网,与华为、小米、TCL等国产主流手机、电视厂家合作,在全球率先将预警功能内置在手机操作系统中。

王暾说,应急管理部门成立以来,其三定方案中包括了综合灾害预警,与相关涉灾部门共同推进了综合灾害预警工作,尽管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灾害的风险预警信息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向社会进行了发布,但是这些灾害的实时预警信息还未实时在手机、电视上靶向发布,民众和各行业接收这些预警信息还不充分、及时。此外,预警信息的空间靶向精准度也不足,未能实现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

为充分发挥四川省灾害预警成果的领先优势,提升四川省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并为全国示范,王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四川省应急厅建立或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灾害预警信息汇集平台或省预警平台,并以相关名义,例如“省减灾中心”或“省灾害预警中心”等名义服务社会。具体实施时,省应急厅可以依托已建立的电视、手机地震预警信息渠道,拓展预警信息至多灾种预警,这既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金投入,又基于地震预警的秒级响应及基于位置的服务,能够满足其它灾害预警信息的靶向发布要求。

二是四川省应急厅协调其它厅局将其预警信息传递到省预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