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7版:地方新闻
内容详情 2023年01月18日 返回该版首页

好风凭借力 乘势起宏图 ——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工作发展素描

好风凭借力  乘势起宏图

——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工作发展素描

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地处双流西南大门,幅员面积68.92平方公里,辖13个村(社区),户籍人口5.67万人,常住人口6.73万人,是成都芯谷重要承载地和双流“空港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双流国际机场8公里,境内路网密集,有大件路、川藏路、环港路、五环路、成新蒲快速通道、天保大道和地铁3号线、10号线、成贵客运专线3条轨道交通。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是古蜀农耕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三国文化、古丝路文化的交汇地,有瞿上城、九倒拐、蚕丛祠、白塔寺、应天寺、涌泉寺等历史文化遗迹,即将建成的双流博物馆和瞿上田园,更为黄水这张亮丽的名片增添了耀眼的光环。

隆冬时节,黄水镇像一幅徐徐展开的蜀锦,静静地躺在成都平原上,美不胜收。获得国家级卫生乡镇、省级环境优美镇、省级文明镇、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进镇和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誉的黄水镇,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锻造乡村高质量干部队伍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市全会精神,抓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展风貌,提升乡镇发展新局面,双流区黄水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助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结合片区功能定位和“一带一区一街”全域化组团式城乡发展格局,链接20个区级部门、3个国有公司、2家银行,组建黄水镇“空港花田网格、双流西站网格、川藏路网格、瞿上网格、现代农业园区网格”五大片区党建联盟,以“社区为轴、协同公转”的综合体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共享区域内党建、人才、信息、阵地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全面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活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干部围绕“促发展、优服务、强治理”三个方面查问题、找原因、破瓶颈,分别向镇党委和党员群众述职并接受评议,着力构建一支堪当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重任的村级干部队伍。三是全力打造货车网约车司机党群服务站,在云华社区、板桥社区、长沟社区打造“司机暖心驿站”,集党建、宣传、服务三大平台功能为一体,为货车司机提供停车休息、洗漱就餐、诉求保障、政务服务、车辆维保等服务,确保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

狠抓城乡治理创新

打造乡镇级服务中心标杆

黄水镇属于典型的“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城市近郊农业乡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民的多元需求对基层治理效能提出新的挑战。在区委组织部、区社治委指导下,主动适应新时期黄水镇人口构成、城市空间、社会阶层新变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微网实格”工作,按照全域覆盖、分类划分、规模适度、动态调整原则,形成“1+5+13+50+593”的五级网格治理体系,同时,在辖区重点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设置9个专属网格。全面优化纵横覆盖的网格党组织体系,设置一般网格党支部 49个,微网格党小组110 个,覆盖党员1698人,遴选64名优秀党员配强微网格员队伍。深入推进“1345”红色末梢基层治理实践,结合老旧小区院落党建“四有一化”工作,持续推动党建“微阵地”进院落 (小区)、商圈、景区、企业、党员家庭 (党小组长家、党员家)等生产生活场景,2023 年计划打造党建“微阵地”12 个,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延伸到小区、覆盖到院落、扎根到家庭,幸福惠泽百姓家。

聚力推进乡村振兴

构建现代核心农业园区 

借鉴产业功能区建设理念,制定杨公、文武、扯旗、桃荚社区连片发展规划,组建工作专班,成功创建全区首个成都市三星级农业园区。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完成了空港创意都市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现代农业公园、4000米步游道环线和5处农田大地观光节点等基础设施打造,2022年双流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园区核心区“臻爱田园”成功举办。规划桃荚社区、文武+杨公社区2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点位,完成119宗、730亩低效果木腾退以及5宗、3000亩整田理水,累计清淤44000立方。召开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专题会,为各村(社区)“量身定制”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方案,统筹盘活全镇闲置资源资产资金,将集体办公用房、闲置停车场、拆而未用土地等委托村(社区)管理运营,收益用于壮大集体经济。13个村(社区)中集体经济收入达200万元以上的2个、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3个、1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6个。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镇和四川省首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等荣誉称号。

紧盯“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任务,聚焦云华社区“全国就业创业示范社区”创建目标,把牢守稳就业基本盘。就业创业进“社区”,以打造散居院落为契机,开发院落经济,以云华社区百岁老人为代表的长寿文化以及飞豹救援队训练基地的军旅文化为载体,形成以“鱼满塘”“寿缘私房菜”“寿缘茶社”“穿越丛林CS”等为代表的创业实体10家。就业创业进“小区”,为小区居民开展特定就业创业帮扶服务,成功扶持了以“志强草莓基地”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实体,以“林海山庄”为代表的失地农民创业实体,以“大凉山茗海山萃”为代表的退伍军人创业实体。就业创业进“景区”,在空港花田景区内设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提供“高层次、全链条、多元化”综合就业创业服务,招引40余户外来商家,形成了“空港花卉园”“萌宠乐园”等一批美食鲜花创业实体。就业创业进“园区”,与物流园区形成“村企联动”就业创业平台,在物流园区内利用闲置场地设立便民市场,规划摊位向辖区有创业意愿的居民招商,扶持创业主体25家,既满足了上万员工便民用餐、理发、购物等生活需求,又实现了辖区居民就地就近创业致富梦想。

针对农村地区尤其是散居院落脏乱差问题,聚焦环境净化、空间序化、节点美化三项重点内容,在全镇分3批次选取39个“最差院落”作为试点,有序开展散居院落整治提升。在节点美化方面,因地制宜挖掘院落特色文化,打造“牧山三宝”雕塑小品、农耕文化坛绘等节点18处,用竹篾片美化墙群24处,翻新粉刷墙壁37处、1755平方米。为推动整治成果常态长效,创新建立散居院落“院长制”,推选13名热心公益的老党员、村(社区)干部、志愿者担任“院长”,负责院落环境日常管理维护;相关经验做法作为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典型案例受到四川电视台及相关媒体深度报道。

焦志愿服务

擦亮“战旗红”退役军人金字招牌

2019年7月,该镇成立了14支“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和1支集消防、安全、应急、救援为一体的华宇安保“战旗红”特色志愿服务队。黄水镇战旗红志愿服务队是一支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平战结合的“战旗红”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了规范的“战旗红”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多次。

黄水镇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围绕“应急救援、扶贫帮困、治安维稳、环境治理、宣传教育、就业指导”等领域共20余项服务清单,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多次,服务覆盖上万人。组建了“战旗红老兵护河队”,常态开展巡河护河、文明劝导、污染防治等服务,发现并推动解决水环境问题80余件;组建“战旗红森林防火服务队”,开展森林巡防、应急演练、抢险救灾等服务100余场次,有力充实全镇森林防灭火人员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黄水镇战旗红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主动请战,快速集结,成立抗疫突击队,前往隔离区等急难险重地方工作,参加值守任务,做好引导群众的政策宣传、小区的进出管理、群众物资保障、外部巡查等,除了黄水镇域内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派出7支退役军人“战旗红”突击队、246名突击队员,驰援西航港、九江、黄甲街道和疾控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诠释了“一线战旗红、退役军人在行动”的亮丽底色。“战旗红”志愿服务中的鲜活案例和典型事迹,受到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50余次,激发了广大退役军人自豪感和归属感,擦亮了“战旗红”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这块金字招牌。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在科学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文明乡风乡貌建设、农家文化小院提档升级,利用有机农副产品打造重点项目,形成‘宜居、宜业、宜发展’的崭新局面,走出一条与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黄水镇主要领导如是介绍。

风劲潮平正扬帆,黄水热土尽朝晖,一枝一叶总关情。城里的村庄,幸福的日子,这里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村民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容。美丽的乡村为证,群众的幸福为凭。

黄水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站在高起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为一个承载了四千多年古蜀农耕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三国文化、古丝路文化的交汇地——黄水,描绘了一幅“幸福黄水”的美丽画卷。

汪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