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底 贵安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专访贵州省人大代表、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练余天
□吴印祥 本报记者 吴文俊
2022年,贵阳市城管局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四个工程”定位,紧扣“强省会”行动,以“干湿分类”为重点,出台了《贵阳贵安聚焦“五个环节”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在全省率先颁布施行了《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全市湿垃圾处理能力提升至1980吨/日,焚烧处理能力达4700吨/日,主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了“零填埋”,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良好的开局起步。
近日,本报记者就相关详情专访了贵州省人大代表、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练余天。
问:在完善制度上有哪些举措?
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思维,立足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第一次分类、分类投放、第二次分类和收运、第三次分类和初次处理、终端处理”五个环节,出台《贵阳贵安聚焦“五个环节”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方案》,以方便群众、简单投放、快速收运、最小影响,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第一个环节,家庭和个人在家中(单位)做好干湿分类;第二个环节,居民个人出门在干湿投放点分类投放干湿垃圾;第三个环节,在分类收集收运点,保洁人员负责分类收集,服务企业负责分类收运,实行湿垃圾“点对点”快收快运、干垃圾日产日清、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预约交运,确保生活垃圾“四分类”出小区(单位);第四个环节,在垃圾转运分类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分拣场所,由对干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品类暂存;第五个环节,湿垃圾进入湿垃圾处置厂实现资源化利用,干垃圾进入焚烧厂发电,可回收物进行再生循环利用,有害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
问:在落实上有哪些行动?
答:强化能力提升是保障。坚持补齐设施短板,强“筋骨”、提能力。在分类处置能力方面,坚持科学评估、适度超前原则,加快终端处置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花溪燕楼、白云水井凹2座焚烧发电项目,清镇站街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焚烧处理能力达4700吨/日;完成白云比例坝、乌当定扒、南明花果园、云岩雅关、花溪石板、修文扎佐及乌当高雁湿垃圾处置项目,湿垃圾处理能力提升至1980吨/日;建成17座生活垃圾转运分类分拣中心,处理能力达5720吨/日。到2023年底,将建成开阳焚烧发电项目,实现贵安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新建清镇、花溪湿垃圾处置项目,湿垃圾处置能力提升至2980吨/日;建成4座分拣中心、提升改造15座转运站,转运分拣处置总能力提升到7050吨/日;推进清镇、乌当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全市垃圾焚烧发电能力达到6400吨/日。在分类运输能力方面,以构建湿垃圾“六定”快收快运体系作为突破,引导居民定时投放,夯实小区定点定人收集、处置企业定车定线定范围收运责任,建立物业保洁、收运企业、市区环卫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目前,贵安市走现有湿垃圾收运车辆193辆,日均收运能力为1866吨。在分类投放收集能力方面,在2949 个居民小区,坚持便民利民、因地制宜,设置干湿投放容器 19.8万组;按照利于分拣、便于运输,设置湿垃圾集中收运点4590个、分类收集收运点3182个、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暂存点1639个。全市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经营场所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实现设施全覆盖。如:观山湖区奥林花园探索“桶进家户分类”模式,引导居民“家中干湿分类、出门干湿投”;南明区电力巷几个老旧小区楼道窄、面积小,采取在院落内设置干湿投放容器,相邻院落共用分类收集收运点、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暂存点,节约了小区公共空间又方便了群众投放;花溪区十字街等人流密集场所,采取划区域设置的办法,将公共场所划分为若干个收运片区,根据片区垃圾产量、类别设置分类收集收运点,方便商户投放、企业收运。
问:在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上有哪些效果?
答: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作用,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采取宣传到户、业主群推送等方式,引导、培养居民“干湿分类”习惯。发动“两员一书记”参与垃圾分类,全市居民小区已配置网格员6967名、保洁员12845 名。建立“单位管职工、社区管居民、学校管学生、物业管保洁、部门管行业”责任体系,以主题党日、“晒桶”打卡等为载体, 发动党员干部带动一批、学生“小手拉大手”影响一批、街道和社区 (村) 入户发动一批、媒体及户外广告宣传一批、社区公约奖惩一批的“五个一”,贵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群众知晓率达到97.3%。
二是“五点减量”推动农村“治垃圾”。聚焦宣传引导,引导村民做好干湿分类、源头减量,大力推行“五点减量法”(即“易腐垃圾沤一点、煤渣灰土埋一点、可回收物卖一点、有害垃圾收一点、其他垃圾运一点”),减少农村外运垃圾处置量。完善健全机制,建立“市统筹、县为主、镇负责、村实施”责任体系,制定《贵阳贵安农村“治垃圾”工作实施方案》《贵阳贵安农村“治垃圾”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依托“贵州数字乡村”平台强化监管,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行率保持100%,30户以上自然村寨实现收运体系全覆盖。制定设施规范,制定《贵阳贵安农村“治垃圾”工作图册》《乡镇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站管理制度》,指导村寨合理设置分类投放点、收集收运点,配备垃圾桶4.7万余个,因地制宜设置沤肥池41个,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村级收集点881个、乡镇收集站67个,完善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开展示范创建,按照示范引领的思路,指导打造示范行政村135个。深入村寨进行蹲点调研,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结合实际分类施策。如:在人口较多、居住集中的农业村,修建沤肥沼气池,就地消纳处理菜叶、秸秆等有机垃圾;对乡村旅游村寨和农村红白喜事活动产生的餐厨垃圾,推行服务企业“点对点”收运处置,避免二次污染环境风险。
问:今年还有哪些深入推进的措施?
答:首先,强化宣传动员提高参与率,采取入户动员、专题培训、主题讲座、科普教育、媒体宣传、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政策解答、宣传教育,持续推进分类习惯养成。其次,聚焦“干湿投放”提高准确率,配齐配强保洁员、网格员,夯实“两员一书记”责任,建立“保洁员分类收集—网格员入户劝导—社区书记重点引导”联动机制,提升分类投放正确率。再次,优化分类收运提高转运率,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收运点设置,推动物业管理、分类收集、四类收运、区级监管“四项责任”公示制度,优化湿垃圾“六定”快收快运体系,细化保洁员分类收集、收运企业分类收运操作流程,提升分类收运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