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川渝交通合作共建
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本报记者 马工枚
近日,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会上提出,要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作为全市工作总抓手,抓紧抓实各项工作。
会上表示,将全面深化川渝交通合作共建,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努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作出新的贡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全国交通四极之一、重庆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力建设交通强市,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见成效。在推进机制方面,成立了川渝两地交通工作组,建立川渝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定期沟通磋商机制,召开联席协调会17次,签署川渝交通建设、运输发展等“1+8”框架合作协议;通道建设方面,合力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建成渝怀铁路二线,中线建成渝黔高速复线。川渝在建及建成高速公路省际通道21条,其中双核间4条;运输服务方面,川渝客运售票系统联网互售,19个“川渝通办”交通事项全程网办。
着眼链接国际,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合力打造辐射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实现“市内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格局。2023年,做好重庆新机场前期工作、启动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基本建成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第四跑道主体结构工程,建成万州机场T2航站楼,深化涪陵、万盛等支线机场布局研究,提速石柱、忠县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着眼品质出行,提升运输管理能力水平。推进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构建便捷舒适、优质高效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2023年,完善川渝共建、联合执法、川渝通办等合作机制,巩固完善跨省公交、同城公交开行成果,积极推进公交轨道“1小时内”免费换乘等优惠政策,深化交旅、交邮等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数字交通、绿色交通,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2023年,将认真落实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会议部署,全面深化川渝交通合作共建,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努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作出新的贡献。具体来说,以五个着眼为抓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首先,着眼四网融合,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构建“米”字型高铁网,促进高铁与干线铁路等融合发展,更好实现1小时成渝双核直连,加快实现3小时毗邻省会互通、6小时北上广深通达,持续提升成渝双核发展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