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7版:文学抒苑
内容详情 2023年02月03日 返回该版首页

想象乡村

想象乡村

吕祝子恒(重庆)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同学。在别人听来,这话显得有些矫情,甚至别有用心,但我心里真是这么想的。仔细想想,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魂牵梦绕的故乡,那样的故乡也许是贫穷的,也许是冷清的,也许是偏僻的,但只要他们愿意,随时都可以把那个故乡掏出来玩味一番,无论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记忆,都会回味无穷。

可是我呢,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十八年来虽然搬过几次家,也不过是从这个小区搬到那个小区,千篇一律的小区大门、小区花园、小区楼栋,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构不成记忆,至少是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确实,自己所居住的花园小区,别说乡村那样的炊烟袅袅,连传统意义上的胡同、小巷都比不了,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烟火气、市井气,当真是要啥没啥呀。

老实说,在课本里学到鲁迅的《故乡》《闰土》时,老师讲得深情并茂,讲得津津有味,自己却没有什么感觉,怎么也进入不了那种情景,没有丝毫感同身受。但我的那些来自乡村的同学却没有这种尴尬,他们很自然地就进入其中,甚至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乡亲们的影子。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乡愁,有乡村记记可以唤醒。

我没有乡愁,这是不是很可悲?

有那么一个时期,我莫明其妙就有了乡村情结,希望自己当初应该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那样自己就能切身体会什么叫乡音、乡情、乡愁。想想看,当自己说出“我的乡亲们”这种话时,心头肯定会涌出绵绵不绝的温暖,会有无数的温情画面浮现出来。可是,乡村总是离我很远,在我现实生活无法触及的地方。

我曾想象自己出生在一个农家小院,不是那种二层小楼,而是青砖平房,甚至就是泥瓦房,房前有一棵杨槐树,还有一棵核桃树,房子的旁边有一小片竹林,还有一方水塘。太阳每天从屋背后升起,从正前面的山坡顶落下,那时已是黄昏时分,我正骑着竹马和小伙伴们在嬉戏,直到我奶奶的一声声呼唤,或者我妈的一声怒吼,才极不情愿地跑回家,那时夜幕已经降临。那样的场景和画面,一定会被我定格在记忆中珍藏起来,当我远离乡村走进城市,当我想家的时候,就会悄悄把它们掏出来玩味一番,我会对远在乡村的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在城里挺好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你们不用担心,放了假我就回去。

每次想到这些,我都会把自己感动得想流泪。但每次的结局都不那么美好,因为我总是猛然发现自己压根没在农村生活过,自己所谓的乡村都是虚构的,是凭空想象的,甚至就是一场梦。它看上去是那么不真实,也许在我那些来自乡村的同学眼里就是个笑话。

(作者系重庆八中高2023级18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