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十大项目集中动工 投资百亿元
□本报记者 李祥 文/图
兔年新气象,蜀中大地以开局就决战、起跑就冲刺的精气神,铆足干劲抓项目、快马加鞭促投资,奋战一季度“开门红”。2月6日,在立春后的第三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用重大项目集中动工的形式吹响了冲刺一季度“开门红”的冲锋号,在成都市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区举行了一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双流国际机场提质改造项目、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发及制造项目、成都机载设备审定分中心项目等10大项目精彩亮相,预计总投资117.6亿元。
双流国际机场再提档升级
助力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建设
记者在开工现场获悉,今年四川机场集团计划对双流国际机场进行提质改造,主要对双流机场现有飞行区、航站楼及配套设施等进行提档升级。建设内容包括飞行区升级改造、T1/T2航站楼改造、贵宾服务中心改造、公务机基地改造、货运区改造等,计划于2025年12月建成。
根据最新规划,到2035年,成都将全面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为了城市愿景早日实现,也为了进一步支持航空经济发展,四川机场集团与地方政府共同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双流国际机场拥抱变化,拥抱全球,不断优化成都乃至四川省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作为机场所在地,双流区和四川机场集团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发力,为成都“两场一体”运营提供有力支撑,为四川省的航空经济提供有力保障。比如,双流区委区政府围绕机场、聚焦航空产业、做强航空经济,努力从“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深度转型,构建双流航空经济产业生态圈。涉及机场方面,全力推动实施公务机基地配套、周边道路改造提升、电力专线建设等项目,推动港城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提质改造期间,双流国际机场正常运行,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不停航施工的机场更新范例。
据统计,2022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781.7万人次,国际进出口货运吞吐量逆势增长53.7%,双流的航空经济对当地经济大盘的贡献越来越大。
“双流造”复合材料
将装在国产大飞机C919身上
记者观察到,本次集中动工的多个项目与航空经济紧密相关,位于成都市二十四个重点发展片区之一的国际空港经济区,既有直接推动航空产业发展的功能平台、总部经济和供应链项目,也有事关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众多开工的项目中,有一个航空复合材料的项目。未来,在双流大地上,将拔地而起一个航空复合材料研发制造基地,“双流造”将会用在国产大飞机C919 身上。据了解,这个项目投资30亿元,将于2025年3月建成。
民航机载设备创新研发中心开建
为全国航电设备“上天”发通行证
动工的主场,是民航机载设备创新研发中心所在地。该中心位于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片区),由空港兴城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2.4亿元,主要建设成都机载设备适航审定中心办公大楼、企业服务中心、机载设备企业研发创新大楼等产业载体,计划2025年10月建成。
这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布局全国的七大审定中心之一,是全国唯一的机载设备审定中心。据介绍,为保障航空安全,安装到飞机上的所有设备,质量要求都非常高,所有的“机载航电设备”均要经过严格的评审,拿到许可证后才能被允许安装在飞机上,这个审定中心承担了国产航电类机载设备技术标准规定项目设计批准相关审查工作使命。换句话说,就是航电设备能不能上飞机,由这个机构审定的结果说了算。如果经审定符合国家的标准,获颁了相应的许可证后才可被安装在飞机上。
众所周知,航空电子系统是飞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据立鼎产业研究网数据显示,机载设备整机价值占比为 30%—40%,其中航电系统整机价值占比为 20%—25%。在我国,民航机载航电设备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空间大。
办公楼还没建起来,审定中心的业务已经纷至沓来。“我们手中已经有3个项目正在审定中,还有8个项目等着入库。”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成都机载设备审定分中心组建负责人、临时党支部书记郑雪峰透露,最近他们接到一家单位咨询,说有23个航电设备需要审定。为此,他和他的团队正在面向全球招兵买马。
记者了解到,民航除了在双流布局机载设备审定中心外,还布局了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中国民用航空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和民航西南地区医学中心,共同构建了4大航空功能平台,分别为地面机场、机载航电设备、航油航化材料、飞行员和乘务人员等提供适航审定和身体健康审定,进一步赋能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维修等产业。
建圈强链
拼出高品质航空经济之都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通过培育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在细分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了竞争优势。2022年,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讨论了《成都市关于加快推进“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的若干支持政策措施》,瞄准重点片区推动航空产业集群集聚。
双流的国际空港经济区作为成都市24个重点片区之一,当地政府正通过联动空港商务区和环港生态带,着力构建“两核一带”发展格局,把双流航空经济做出显示度,未来成为航空先进制造业驱动核。目前,双流区已精准划分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运营、航空商务等功能组团,集中引入产业链项目,加快推动适航产业集聚提能、就地配套,打造辨识度鲜明的细分产业集群。
春江水暖,市场先知。
双流的诚意和机遇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航空经济在这场土地的聚集力度在加大,速度在加快。以不到5平方公里的成都国际空港经济区(双流片区)经济区为例,已经布局下空客、中国商飞、顺丰等多家航空链主企业,打造起“空客系”“商飞系”“顺丰系”产业圈。在成都市双流区,以航空运营为主、航空物流为支撑、航空维修制造为特色,航空培训、航空金融、航空文旅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已经快速构建,年产值上千亿元,双流航空产业生态圈更加完善,共同构成成都市、四川省航空产业链上重要环节。
在这个春天,各路社会资本在双流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它们在这里蓬勃生长,共同绘就双流区、成都市、四川省、中国经济勇毅向前的壮阔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