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主实践 广安加大协商力度
□廖小兵 王文峰 沈文杰 本报记者 沈仁平
2月13日,记者从广安市广安区政协获悉,2022年,广安区政协常委会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践行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推进民主实践有声有色。
完善协商流程 践行最广泛人民民主
健全区委决策前、中、后全链条民主协商流程,决策前,政协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深入调查研究,制定2022年度协商计划,确定21项协商内容,全年召开1次全体会议、4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开展7次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组织的专题协商活动;决策中,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积极参与区委征求意见会、碰撞观点;决策后,通过会议监督、视察调研、提案办理、民主评议、专项监督等形式,督促协商成果的采纳、落实和反馈,形成民主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印发《区政协领导及各专门委员会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区政协委员参与“有事来协商”责任表》、“有事来协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细化规范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报送、意见反馈等,把协商民主贯穿于政协履行职能的全过程。
开展基层协商 践行最真实人民民主
借鉴浙江南浔区基层协商的成功经验,让委员下基层、进村社,在服务群众中不断扩大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覆盖面。在全区23个乡镇(街道)设立联络委、建“有事来协商”议政室,同步在住建、市场监管、临港经开区等部门(单位)设议政室,在大龙镇、白马乡、北辰街道等部分村(社区)设小微协商站点。聚焦解决当下最紧迫的问题,累计组织乡镇、部门、群众代表开展议题研讨会20余次,通过听取意见建议、开展集体讨论,精选公共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用水用电等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微协商议题36个。一年来,邀请委员、群众代表200余人次,直接参与部门19个,通过“把群众请进来、带干部走下去、邀部门动起来”,既通报工作、宣传政策,又回应问题、理顺情绪,形成推动解决问题的合力。
注重协商实效 践行最管用人民民主
选择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情进行协商,对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关注度较高的重要事项,严格按照会议协商形式进行,召集乡镇领导、职能部门和区政协委员、党外人士、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协商解决土地调形后粮经复合产业1500亩土地缺乏灌溉水源、11口堰塘修复漏水、机耕道宽度不够等问题13个。对临时性事务和涉及面较小的事项,采用灵活多样协商形式,现场协商解决清溪街40号老旧小区化粪池经常堵塞、油坊街101号电线私拉乱接等系列群众身边的小事23件。全年协商活动共达成协商成果79项,促成成果转化43项。形成委员既关注国家发展大事,也关心社会治理难事、百姓日常琐事,实现人民广泛持续的民主参与,民主实践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