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自习室 鸡肋还是刚需?
□本报记者 马工枚
目前正值开学季,部分学校在开学前就开设了线上自习室,利用“云自习”的方式,使同学们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线上自习室近年来在学生群体里极为火爆,对成年人来说,同样能起到了监督自己学习的作用。那么,线上自习室是刚需吗?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云同桌”互相激励
成都市民冉小姐是在社交平台上了解到线上自习室的,最初是打算考研,在对比了多种形式的线上自习室之后,她决定自己用腾讯会议建一个视频自习室,希望能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起到监督作用。“还是视频自习室对自己的约束力更大一点,当你打开了视频或者共享屏幕之后,不好意思一直分心。”
不管是专门的线上自习室APP,还是社交直播平台,都可以开设这样的“自习室”。在“自习室”直播间里,进入直播间的人大部分有考研、考证、考公等需求。虽然线上的“云同桌”们互不认识,但通过直播不仅可以相互督促学习,还可通过线上时长排名,相互激励。在最高峰时段,有的线上自习室同一时间在线学习人数高达上千人,甚至凌晨四点就有人起床在直播间学习了。
某些免费的大型直播间自习室设置了上下课、学习时间表,为用户详细规划了一整天的日程安排,还制定了“禁止玩手机”“禁止聊天”等规则。线上收费自习室月卡最低只要18元,付费模式还可以体验更多的功能,如利用数据统计分析学习习惯,清楚地帮学习者了解自己在各个科目的学习时间,还可以每周或者每月进行学习总结,帮助用户不断完善学习计划。
此外,线上自习室还衍生出“线上自习室监督”服务,在闲鱼等平台有用户称可提供24小时视频监督、有管理员的自习室服务,收费从每天5元到每月100元不等。在部分社交平台,还有线上学习UP主分享学习笔记、推荐学习软件等。
但是也有些人认为线上自习室很“鸡肋”,“线上自习室可以在你思绪游离的时候拉你一把,但是对于完全不学的人和自制力超强的人没有作用。”使用过几次线上自习室的市民陈小姐选择了放弃,她表示,对于不自觉的人,完全可以关闭摄像头或者退出软件去做其他的事,按时打卡、打开摄像头学习这些功能也就相当于形同虚设。
线上自习室应纳入有序发展轨道
近日,一些线上自习室由于低俗信息骚扰、社交化明显、广告营销等原因被不少用户吐槽“变了味”,并称其是“线上社交室”。刚开学的袁同学说,不少线上自习室不但达不到消费者需要的学习环境要求,大幅拉低了消费者的学习体验,还可能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业内专家认为,线上自习室因其便利性,吸引了很多人群的关注,其中不乏自律能力参差不齐的未成年人。因此,线上自习室应该被纳入未成年人保护的范畴进行考量,其商业化运营也需要在不断完善中成长。其中,商业化运营依然要以“学习”为核心,不可脱离广大用户的需求。否则,肆无忌惮地开发娱乐性功能,急于寻求商业变现,则会砸了自家招牌,最终失去用户信任。
线上自习室目前仍在一个探索发展阶段。未来的线上自习室应该要进一步精细化运营,聚焦用户诉求的同时,开发者和运营者都应当考虑到线上线下同等的义务,除提供相应自习空间外,还要负责维护虚拟空间秩序,监管违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