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6版:教育
内容详情 2023年02月22日 返回该版首页

做“三性”师者 育“四有”新人 ——专访成都市青白江区至佳中学校长 陈兵

“三性”师者  育“四有”新人

——专访成都市青白江区至佳中学校长 陈兵

□谭小红  本报记者  康立维 文/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至佳中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把学生放在教育舞台‘正中央’的至佳教育理念,把握教育的时代性、规律性与创新性,努力培养新时代‘四有’新人。至佳中学校长陈兵开门见山告诉记者”。

2023年新学期刚开学,记者迎着初春的朝阳与和煦春风,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至佳中学,专程采访陈兵校长。走进校长办公室,墙上“春风化雨”书法作品格外醒目。一套浅蓝色的正装,配上一副眼镜,透露着陈校长的干练与睿智。与他对话,主题鲜明,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流露着知识型校长的魅力。谈到至佳中学,陈校长如数家珍,说改革,话转型;抓教学,重质量;严管理,建机制;展未来,增信心。“把学生放在教育舞台的‘正中央’,既是至佳中学的实践创新,又是至佳中学矢志不渝的教育理念,更是至佳中学未来发展的制胜法宝”。陈兵激情地告诉记者。

紧扣教育时代性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陈兵说,培育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迈入新时代,至佳中学将紧扣教育时代性,始终坚定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为先,五育并举,坚持以“生”为本,全面育人,努力培养新时代“至佳新人”。

紧扣教育时代性,至佳中学将坚持“五育并举”基本方针,最大可能地整合利用校内校外的优质资源,加大学生劳动教育和美育熏陶,持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初步完善形成了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养和未来素养培养需求的新时代课程体系,通过丰富的、个性化的、特色化的课程供给助力学生的全面优秀发展。

紧扣教育时代性,至佳中学将始终如一贯彻所有活动都是课程,所有课程为了学生,所有学生皆有成长的理念。让每个学生在参加不同类别的社团组织中展示风采,在不同形式的劳动锻炼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学会团结、互助、包容、友爱。走进今日之至佳,歌声、笑声、读书声、运动声声声入耳,已然成为校园里闪亮的风景。

把握教育规律性

把学生放在教育“正中央”

陈兵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至佳中学,教师积极转变角色,甘当配角,把主角的身份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向前台,让学生真正拥有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个性才能得以解放,把学生放到教育工作的正中央,让学生当“主角”,让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幸福地成长。

把握教育规律性,首先要紧扣教育时代性,在新时代新教育中认识教育规律性,把握教育规律性,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据陈兵介绍,至佳中学设立“校长信箱”,问计师生;以生为重,多管齐下;践行“尊重教育”,平等师生关系;注重习惯养成教育,构建“至佳”教育特色……至佳中学在实践中把握教育规律,在创新中深化教育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细化为三个阶段目标:初一年级:“自律教育” ;初二年级:“自省教育”;初三年级:“自觉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求,分层落实培养目标,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把规矩和责任内化成自觉的行动。

富于教育创新性

推动“至佳”高质量发展

至佳中学一直坚持“智慧教学、绿色教学”的课堂教学主张。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完美心灵。教师们运用智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陈兵说,至佳中学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学校资源库。通过国家教育云平台、省市教育云智慧云平台、问道微课、学科网等平台和软件的运用,对教学不断优化创新。学校通过信息赋能,全面提升师生素养。至佳教育的不断创新,让至佳中学勇立潮头,声誉远播。

此外,精准施教,倾力打造高质量课堂,是至佳中学教育的又一创新之举。学校根据对学生分析情况的动态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学情,备课组集体研究教学策略,进行逆向设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来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及合适的评估证据,并以此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发展无止境,创新无穷尽。“面对新形势,至佳中学将着力教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发展创新,在创新中抢占发展制高点,在创新中书写‘至佳’发展新篇章。”陈兵感慨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站在新的起点,至佳中学将通过继续实施精准管理,深化内部改革,积极调适外部环境,坚持特色办学之路,大力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力争形成将中等生批量培养成为优秀学生的独特经验,全力争创成都市新优质学校。陈兵表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