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铸品牌 众心沥血书丰碑
——四川绵阳成绵路小学教育集团发展纪实
绵阳成绵路小学1999年由成绵一小和成绵二小合并称为“成绵路小学”。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特色育人,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多种殊荣,并多次被各大媒体关注。
2012年,成绵路小学与滨江小学整合,成立成绵路小学教育集团,跃进北路学校今年也加入了教育集团。集团以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营造教师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为办学宗旨,以追求智慧的教育、造就智慧的教师、培养有能力的学生为办学目标。让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让教师拥有教育的快乐,成就幸福的职业人生;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教育,奠基幸福的成长路径;让社会了解集团的办学,感受幸福的教育均衡是集团办学愿景。目前教育集团共有三个校区,在校学生近4000名,78个教学班,在职员工210名,开创了该校办学历史的新篇章。
教育集团成立后,为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了班子整合,师资融合,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以共同愿景为核心、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则程序为纽带的集团运行机制,为集团化办学的推进做了大量富有预见性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了当时两个校区秋季开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进行。
2012年9月,原成绵路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全部迁入原滨江小学校园,原滨江小学的一到四年级学生全部迁入原成绵路小学校园,形成了本部校区为中低段学生学区,滨江校区为高段学生学区的办学模式,两校教师也全部拉通安排,分别进入两个校区工作,彻底打消了社会各界所担心的集团化办学只是名称上的改变,表面的融合,深得学区家长的好评与信任。
注重建设一个作风民主、团结高效的行政班子,并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分工明确的管理机构是集团的重点。所有校区同一校长,同一法人,权责统一,各校区由执行校长负责具体工作。三个校区教师拉通使用,岗位聘任拉通安排,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师资的统一调配。每个周一上午集团全体行政召开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小结,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计划以及各项活动的高度统一,成为集团化发展的根本保障。
“书香校园”建设是原成绵路小学一直坚持的特色方向,教育集团成立后,学校本部和校区统一思路,把校园特色打造的主要脉络都放在“书香校园”建设上面,同时在滨江校区积极发扬原滨江小学“阳光教育”的特色,提炼出“书香校园,阳光心灵”的观点,并在校园氛围的打造上充分体现。同时原滨江小学所提倡的运动理念“享受奔跑,追逐阳光”也一直延续。如今,在滨江校区的操场上,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棒垒球、田径队等多个学校运动队奔跑跳跃,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些运动队代表学校出外参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每个校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和氛围,成为教育集团后原有的文化依然保持。教师不管在哪个校区工作,不管承担了怎样的教学任务,都摆正了自己位置,确立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建构新经验,生成实践性智慧。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方向感和目标感。学校的核心任务是“育人”,把“让每个孩子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谨记“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容易的事做精,手上的事做细”“把想到的干出来,把做过的记下来,把记下来的总结好”,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沙龙、案例研讨等活动,与同伴、专家及各种学习资源进行互动、对话交流,从而使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得到分享和共享。“让每个孩子都全面和谐发展”,这包括两层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集团以创新的方法观照教育全程,注重“育人在细微之处,成长在活动之中”。创造性地提出“书香德育”主张,通过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
把快乐还给学生。学校要求每名学生至少参加自泳式课程中的一个项目,即便是低年级学生,也要适当开展一些剪、贴、拼、画等趣味性游戏和腾、挪、跳、掷等活动项目,于是校园变成乐园,学生成为天使。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每周三的自泳式课程时间“雷打不动”,哪怕是在考试前夕也照常进行。把选择还给学生。活动报名教师不搞包办代替,班级中不做横向比较,学生在活动中是主动自由的,也是轻松愉快的。
学校构建了“一体两翼、上下贯通”的组织管理机制。以学校行政为主体,发挥领导、决策、调控职能,教导处和德育处具体负责学生各类活动的开展和落实,形成学校、科室、班主任、活动教师四级管理网络。同时聘请有特长的家长到校参与指导,不仅拓展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也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合作互动一体化的局面。
为促进学校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明晰目标导向、强化制度约束、规范活动内容,确保学校各类活动开展的时间、内容、场地、器材、师资“五个落实”。这些活动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而且“反哺”了课堂教学。
学生活动如果长期局限于校内,就会眼界越来越窄,格局越来越小,学校采用“学业+特长”的评价模式,拓展兴趣培养空间,向社会展示学生才华,同时获得社会的鼎力支持。结合校内的各项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各级、各类书画展、文艺展演、比赛等,以此培养苗子,发现人才。同时还邀请名家大师对一些确有天赋和专长的学生进行专门指点,重点辅导,使得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展露的特长不仅好,而且能更优。
自集团化办学以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各兄弟学校的支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师生通过比赛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得到进步,学校教师群体也因此增强了无私奉献和倾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学校在绵阳市义务教育示范评比中荣获先进单位称号。
改革正当时,扬帆再起航。集团化办学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生境、新思考和新行动,目前所做的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但面对教育集团发展的历史机遇,学校将集中精力专注文化融合、教师交流、资源共享、教研同步、活动共建等方面,研究和创新集团化办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认同、百姓受益,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提升老百姓对教育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为构筑绵阳教育高地不遗余力地做出努力!
王金虎 欧冬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