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4版:西南各地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3日 返回该版首页

川渝人社今年统筹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合作 “一盘棋”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川渝人社今年统筹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合作

“一盘棋”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记者日前从四川省人社厅获悉,近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人社合作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在四川宜宾召开。会上,川渝人社厅局签署了川渝人社2023年“十大行动”合作协议。

据悉,今年川渝人社合作要在完成60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同时,统筹实施“高质量就业先行区创建行动、公共就业服务协同行动、养老保险政策协同行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提升行动、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建行动、巴蜀工匠共育行动、事业单位人才发展协同行动、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创新行动、人社法治建设协同提升行动、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协同应用行动”等川渝人社合作“十大行动”,推动川渝人社合作提档升级,更好提升川渝两地群众生活便利度舒适度。

四川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人社部门要按照川渝党政第六次联席会议的安排部署,以推进部省市战略合作为引领,在合力推动双城联动双核联建、人才支撑双城经济圈建设、人社基础保障互联互通和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等方面成势见效。

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人社部门要思想同心,持续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要发展同向,持续深化川渝人社交流协作;要行动同频,共同办好人社大赛活动,共建共享共用资源。

据了解,三年来,川渝人社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川渝两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推动成渝地区人社事业一体化发展为统揽,始终坚持“一盘棋”思维,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创新构建了“1+1+N”合作模式,签署多层级各类合作协议114份,先后召开7次川渝人社合作联席会议,统筹党建引领、法治护航、技术赋能,为全方位推进川渝人社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川渝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三年来,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着力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周”活动,用心打造“智汇巴蜀”等品牌。开展各类招聘381场次,提供岗位100余万个,倾情服务川渝群众就业增收;以养老保险无障碍转移接续为牵引,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关系转移接续机制,推进工伤保险领取待遇资格互认,办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9.07万人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410人次、失业保险1126人、工伤保险互认691人次。共同提升川渝社保普惠共享水平,推进“川渝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两地预防化解调处劳动纠纷方法途径,培育评选川渝劳动关系金牌协调员400名,培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144名,培训劳动保障监察员1050名。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川渝发展动能高效集聚,三年来,完善川渝人力资源市场准入监管机制,组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举办西部人力资源博览会、西部HR大赛等活动,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办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互转2.6万卷,川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蓬勃发展;组建技工教育联盟和技能竞赛联盟,举办“巴蜀工匠杯”“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开展川渝职业体系建设、人才评价交流合作,推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贯通发展,巴蜀技能高地建设如火如荼。深化川渝职称互认和事业单位专技人员聘用管理改革,职称互认机制惠及70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川渝人才跨区域流动的藩篱不断打破。

 

 

突出双城融合发展思想

川渝联手培养农业经理人

记者日前从四川省职业农民培育指导事务中心获悉,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近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联合主办、两地农广校联手承办的2022年度成渝地区农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新营销方向)深度融合主题培训先后在重庆、成都顺利结束第二阶段培训,两地各100名农业经理人学员相继完成学业,标志着川渝携手围绕双城经济圈农业带建设跨省培养农业经理人模式再次向前迈进一步。

据悉,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带建设人才需求为目标,川渝两地农业农村部门联手培养具有双城融合发展思想的农业经理人工作,起步于2021年,在实现了学员、课程体系、管理、教师、培训基地、现场教学基地、市场拓展7大环节深度融合的先期探索基础上,2022年度,两地农广校明确提出以农民满意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培育环节的提质增效措施,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合理调整培养模式,突出质量标准,实现了学员满意度稳步攀升。

 

 

川渝加强执法协作

依法保障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

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法保障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经营的合法权益,在2022年出台的《四川省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作成效,加强川渝地区社区矫正执法协作,近日,川渝两地司法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联合出台了《川渝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据了解,《管理办法》共六章21条,主要包括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执法和法律监督工作相关规范。明确了分类管理、分级处遇、简便严谨、客观公正的监管执法和法律监督工作原则,规定了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外出事由、申请和审批、监管和销假以及工作的监督与责任等内容。

《管理办法》在严格落实依法依规监管的同时,兼顾保障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是川渝两地司法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蝶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