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8版:周末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3日 返回该版首页

正府街 记载城市的光阴故事

正府街  记载城市的光阴故事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在成都青羊区的众多街巷中,有这么一条街道,这里不热闹、不繁华,相比旁边的市中心,它更像个安静祥和隐于闹市之中的“老人”。即使周围再热闹繁华,而这里的岁月依旧充满了柴米油盐的烟火气。这便是正府街。

正府街是因清代成都府的知府衙门设此得名。正府街的“正”,是因为这条街居中。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于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几条府街,这条街居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条街串起了几个不同衙门,往来于几个衙门间的官员以此为中,所以,才被称为正府街。

对这条街的记忆,除了省高院,还有针织二厂和太和酿造厂。坐落在正府街的针织二厂和太和酿造厂,厂当年在成都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两个厂的产品,大部分老成都人都用过,特别是太和酿造厂的产品,很长一段时间在市场独占鳌头,其中又以太和豆豉和太和酱油最为有名。然而,尽管正府街太和酿造厂如今已经不见了踪影,但“太和牌”的余香,仍在老成都人的记忆里悠悠飘荡。

正如每一道街巷的名字那样,透过街名,足以触摸到一段文化印记。说到正府街,就不得不提一下线香街。线香街是原来的上西顺城街以北的一条街,南起玉带桥街口,北到正府街口,1992年在扩建之后并入了顺城大街,成为了顺城大街的一段。线香街的得名是在清初,因为这里曾经是生产与出售线香的集中地。

所谓线香,就是呈线条形状的无骨燃香,也叫直条香、草香,由骨料、粘结料、香料、色素及辅助药料等拌合搓成如火柴粗细的香,为区别竹芯燃香,故名线香或线吞。线香早在宋明时期就有,由于燃烧时间比较长,又被称为“仙香”或“长寿香”。而如今,经历沧桑蝶变的线香街已不复存在,就如同线香一样,在岁月中散发出幽香,直至燃尽、消逝,如今这里只留下了一段韵味悠长的回忆。清代《唱成都》歌谣里唱道:“代书原名线香街,要写状纸有人编。”线香街还曾被称为代书街。古时的成都府即四川省“首府”,首府下设有两个首县,东边一带是华阳县,西边一带是成都县,各管一方又共治省城,两县仅一街之隔。而两县的衙门都设在了正府街上,故当时民谣有云:“正府街,成都府,成都、华阳两衙署,喊冤告状一通鼓。”由此可以看出,线香街与正府街在当时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正府街,巷子里的生活气息总是特别浓厚,街头巷尾不时响起的鸟鸣犬吠、偶然的沿街叫卖声、老人在巷子里闲聊、孩子们的嬉笑打闹……漫步在午后的正府街,偶尔会遇见几位站在自家店门前闲聊的商户,不经意间还能遇见吆喝叫卖的小商贩。在大隐于市的老街安静地呆上半天,用心去感知老街的宁静与沧桑,它传承着历史,却没有复刻生活,而是以一种宁静自由的方式在绘制时光、浸染岁月。正府街记载着每个人的光阴故事,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任四季更迭,时光流逝,这条街巷仍旧不声不响沉淀着,等待人们走进,去揭开它最初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