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时节,贵州省岑巩县到处是抢抓农时备耕忙的景象。
在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坝区,三台大型旋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堆堆泥土随着旋耕刀的不停旋转不断翻卷落下,田块很快翻耕一新。
“我们的旋耕机深耕、细耙同步进行,一个人操作一台旋耕机,一天轻轻松松就可以翻耕10亩地。”农机手杨再福说,以前,用牛打田,犁田、耙地分步进行,一个人一头牛一天只能翻耕一亩地。现在,农机作业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 2021年以来,全镇实施‘旱改水’项目1090亩,新建机耕道3120米、灌溉沟渠2380米。”大有镇副镇长赵明镜介绍,该镇通过不断完善坝区配套基础设施,坝区实现了地平整、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助力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发展,有效提升了农业规模效益,增加了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通过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大有镇农业生产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该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9%,其中制种水稻全程综合机械化率80%,实现了耕、播、收、运农机“一条龙”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筑牢了粮食丰收之基。
今年,该镇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120亩,目前,已落实种植面积1200亩,土地机械化翻耕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通讯员 周燕 吴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