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7版:教育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14日 返回该版首页

重庆市合川实验中学校: 探索“1+N”育人模式 培育特色优秀人才

  核心提示:

  合川,悠悠三江环绕,巍巍钓鱼城护佑。这是一座山清水秀的滨江城市,也是一座人杰地灵的文化古城。周敦颐、陶行知、卢作孚、张森楷等教育家、实业家,赋能合川源远流长的兴学重教之风和特色文化育人魅力。年轻的重庆市合川实验中学校(以下简称:合川实验中学),正加快发展,在“党建赋能·赶考亮卷”行动中,探索“1+N”育人模式,打造艺体育人典范,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级文明校园、重庆市级卫生单位、重庆市诗教名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重庆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全国英式橄榄球基地、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中国棒垒球传统学校、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姊妹校等荣誉称号。2022年重庆市柔道冠军赛冠军2名,亚军1名,季军4名,其中2名同学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5名同学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学校女子垒球队斩获2022年重庆市青少年棒垒球锦标赛冠亚军;男子棒球队斩获亚季军;5名学生获得金手套奖;5名同学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023年2月16日,由重庆市体育局主办的中国体育彩票杯2022年重庆市7人制英式橄榄球锦标赛在北碚区缙云体育中心圆满落幕,学校男子组、女子组双双斩获此次比赛季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年来,合川实验中学坚持以党建引领学校发展,传承发展“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秉承“顺天致性,创适育才”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以质立校,以才促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积极推行“365创生”课堂模式,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积极打造艺体教育特色,推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

4715x5-4.jpg

重庆市合川实验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木兵指导精准教学

  “创适”党建

  凸显优质教育底色

  2022年,合川实验中学在开展“党建赋能·赶考亮卷”行动中,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把党建工作贯彻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通过常态化打造“创适”党建品牌,推进日常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学红色党史,正师生言行。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思政课、专题学习会议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规范言行。为将红色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学校利用班队会、节日庆典等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学生讲红色故事、诵红色诗歌、唱红色赞歌、演经典故事、写红色诗词、画红色景观等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扎根校园、浸润心田,不断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

4715x5-3.jpg

精准教学云平台培训

  大数据赋能教育评价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创生”课堂的灵魂。学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建立健全“精准教研”制度和大数据赋能教育评价体系,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建立健全学科、教师各个层面的教学质量数据库,对课堂效率进行科学分析,做到数据跟踪看走势、学科完整观整体、纵横交叉明现状,大力推行精准教学、精准作业、精准评价,让课堂效率分析有数据支撑,提升教学能力。

  狠抓专业基础,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狠抓教学“六个三”活动:在教学常规基础上,三轮备课(主备人初备、备课组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三课建模(新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级听课(自我、教研备课组、处室学校);三课比赛(过关课、优质课、示范课);三项展示(教案、作业、精准教学云平台);三大工作(双减、延时服务、五项管理)六大活动打造质量实中。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磨砺内功,提升自己。教师在各类比赛活动中积极展示课例,分享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同课异构”“一课多评”“课堂观察”“课堂回放”“微课制作”等多种创新课堂教学研讨方式,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715x5-5.jpg

合川实验中学女子垒球展示

  “创生”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所好学校,首先要关注学生、认识学生。合川实验中学结合生源实际,关注每一个学生文化基础和发展潜能,并根据学生兴趣设计课程,做到“适性”教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反思,实践研究。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彰显特长,成就不一样的精彩和不一样的人生。

  因人施教,推行“365创生”课堂,是合川实验中学的教学特色。学校坚持课堂主阵地建设,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落实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堂效率提高为突破点,以师生健康发展为目的,积极推进“365创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课程,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坚持“减量提质增效”,持续探索如何让课程超越“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更关注发挥孩子主体性,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去学习。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推出运动、艺术、书法、研学、劳动技能、口才表演六大特色项目课程,整合学习资源,拓宽教与学范围。教师常常带领学生前往钓鱼城和涞滩古镇旅行观察、研究,抒发感慨,写作诗歌散文;结合数学知识丈量涪江大桥;定位校园中植物,计算最佳生长期;在化学课上做豆腐,玩转化学知识;在劳动技能课上锻炼烧菜、熬汤、煮饭等烹调手艺,感悟烹调的秘诀。学校通过开展这样的特色项目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相互配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不断学习中自立自强。

4715x5-2.jpg

合川实验中学学生柔道表演

  五育并举

  培育每一个学生有技能成人才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木兵认为,教育的根本问题,不仅是“教”,还有“育”。合川实验中学坚持把“知行合一”育人思想与“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用实际行动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实施五适德育、365创生课堂、适艺体艺、智创科技、诗教育人五大特色建设工程,营造浓厚的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综合实践等文化氛围,倾力打造“艺体”品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开展“1+N”自我成长活动,根植于“生活教育”理念,着力打造艺术、体育、劳动技能等六大特色亮色工程:运动,让学生养成一个运动习惯;艺术,练就一项艺术特长;书法,写得一手美观汉字;劳技,制作一组创新作品;口才,作好一次精彩演说;研学,亲历一场研学旅行;社会实践,一次职业体验,逐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享受运动,突出球类竞赛、锻造健康体魄,是学校的亮色工程。学校通过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家校协同联动、每天布置课外至少1小时体育作业等多种形式,打造体育特色。积极探索校园篮球、棒垒球、橄榄球课程化实施新形式,将足球、棒垒球、橄榄球融入特色体育课堂,增加体育运动趣味性。学校篮球、棒垒球、橄榄球队基础扎实,日常训练、各种比赛相互促进,学生们在运动场和赛场争金夺银。学校已成为中国棒垒球后备人才基地。

  诗教育人,是合川实验中学的文化特色。学校已于2020年成功创建“重庆市诗教名校”。学校“石社”诗词社团成立三年,竟然有600多名学生能写诗作词。随手翻看最新一期《适诗刊》,学生原创诗作,文字略显拙朴,但语言纯净,情感真挚。

  “中秋丹桂月中开,四溢清香拂面来。随手推门观月去,银光洒向读书台。”这是高2025级11班张辉洋同学吟诵中秋的七绝小诗,全诗28个字,用“开、来、推、洒、拂”几个简洁的动词,就把中秋赏月的乐事写得活灵活现,飘荡在眼前……其中喻诗茹的《雾》、林麟的《慈母》、杨雨《归雁》、朱纯的《读书郎》、王欣的《即景》、刘定源的《秋》等小诗写得有模有样,令人惊喜和期待!

  学校还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通过开展艺术节,搭建以“学生为点,年级为线,学校为面”的立交桥模型,为具有不同才华的师生搭建交流和展示舞台。学校成立了“合唱团”“创意幻想画”“扎染”“峡砚雕刻”“趣配音”等众多社团,通过组织“校园艺术节”“实中好声音”“我是小小舞蹈家”等众多活动和开发一系列校本艺术课程,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助力师生走上更高平台。

  学校还注重劳动课程教育。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将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和各项社团活动中,并以“制作一组创新作品”为基础,通过“劳动周”“劳动月”等丰富多彩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激发设计创造兴趣,使“爱劳动、能设计、会创新”成为学生新劳动观念,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学校多维系列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手工折纸、农趣乐园、美食烘焙等新劳动教育引人入胜。让学生在新课程中躬身实践,真切感受“劳动光荣,技能伟大。”

  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开发校本课程,申报精品选修课程。目前,《钓鱼城诗词选读》《跆拳道》《英式橄榄球》《合川峡砚雕刻》《微视频》已获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棒垒球》《三江人文育家国情怀》《笔尖下的诗意》正在申报重庆市级精品选修课程。

  乐行追逐梦想,热爱拥抱未来。合川实验中学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立足艺体特色优势项目,推进“减负提质增效”,探索基础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办有温度的学校,当有情怀的教师,育有担当的学生,全力创造适合生命成长的美好教育,全面展示实验中学全体师生无限个性潜能和独特发展魅力。

  (本版图片由合川实验中学艺体办公室李腊梅提供)

  通讯员 李小兵 刘盈

  特约记者 黄仕明 胡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