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7版:教育
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14日 返回该版首页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做法

  张木兵

  当几十个充满个性的孩子从不同方向聚集到一起学习,作为班主任,你是否意识到人类最伟大事业——塑造人类灵魂活动,正由你展开?你要摸清班级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具体情况,最关键的是你准备用什么样的班级管理观念来建设你的班级集体?传统还是现代?

  二十六年的教育生涯,积存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教育不是一种强行的改变,而是一种心灵的滋养。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目标引领:树立一种班级教育管理理念,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途径来了解学生,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共同制定班级的班名、班训、班级长远奋斗目标、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班级的问题。

  人类学家克拉克洪说过:“集团的人员所共同拥有的某种观点、感受方式、信仰方式,这便是文化。”对于班级,建设的核心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因此,每接一个班的时候,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班训,以让他们有更明确的目标。

  二、制度引领:形成一套班级教育管理规范机制,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著名教育学家苏赫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作为班主任要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可能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善于做学生的助手,这样,不仅学生能力得以展现,班主任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更好地提升自己。为此,采取“双轨运行,素质评价,团队管理,岗位责任”的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效果较好。定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定量,合川实验中学行为考核条例。用好《学生手册》。

  在班上设立班委会全面负责整个班级的正常运转,通过值周班委处理日常班级事务。值周班委则实行自由组合轮岗制。另外,还设立班级监察组,让学生管理学生,使学生的管理从人治到法治。同时在学生评价方面,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日常管理,使学生常规管理与最终评价相一致。从而使班风、班貌有了很大改变。

  三、榜样引领:打造一支班级管理队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管理在于管人,管人在于用人。要组建一个成功的班级,班主任首先要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根据他们的性格,能力的差异,安排相应的工作,尽心地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不断进取。为此,在确定了常务班委、监察组、值周班委、组建好班委班子后,要合理分工,加强培训,建立一支肯干、能干的班干部队伍。

  继续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分工制度(联班责任制,每个学生认领一项班级工作),使班级中每个人都有事做,班级中的每件事都有人负责,班级中的事都由学生自己管理,由班委成员主要负责,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并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

  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首先是“树”起来的,班主任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树立班干部的威信,这是对新接班级班干部培养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即“教会他,引导他,放手他”,这样极有利于班干部的快速成长。

  发挥科任教师的作用,推进“导师制”“包生制”,一位科任教师承包指导6-8名学生,有利于培补工作落地落实,形成教育合力。

  四,文化引领:构建学生思想和灵魂的家园。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品格,是每个班级特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言行、情感,甚至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级的管理必然要经过从“人治”到“法治”再到“自治”的过程,“自治”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其核心力量就是班级文化。苏赫姆林斯基提倡读书,提倡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悟和熏陶,这是一种追求宽容、质朴与丰富,升华的文化;魏书生崇尚与伟大心灵的对话,崇尚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是一种追求自信、自强与理智,创新的文化;李镇西致力于班规建设,致力于师生对话,这是一种追求民主、博爱与法制,规范的文化……由此可见,班级文化,正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为广大教师所熟知。

  班级文化总体来说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所谓显性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比如:班训,班规,学生作品,图书角,黑板报等等。隐性文化是一种软文化,包括班集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制度、观念和行为文化。其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班级师生共同制定和遵守的各种规定、公约等,它们构成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就是关于班级师生在长期学习、生活中积淀生成的有关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等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是形成班级舆论的重要因素;而在制度和观念等的规范、约束和引导下,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班风学风。一班一品,一班一周一特色,各美其美。(教育是做的哲学。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学生成长日记。要建设很多富有特色、值得“一品”的班级,“让一个主题点亮班级文化建设内涵;让一个制度规范班级科学管理;让一种精神引领孩子快乐成长”。从整体到局部,从大范围到零零星星,都富含着“一班一品”独有的特色元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之魂,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之根,青春风采为载体包括班名、口号、班徽、班歌、队形等形式。)建章立制,就位入格,抓班风学风建设,抓好德育阵地的基础载体。教室、寝室美化。

  五、文明示范引领:班级管理制度化。

  班级管理制度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大家充分发表意见讨论制定,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旦形成定案,大家必须遵守、尊重。班级管理:实行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家校协同管理、自主管理四级网格管理。

  (一)文明礼仪示范化

  文明礼仪,规范化、平常化:文明是最美丽的风景线。一言一行讲文明,做人做事讲诚信。强化“仪表、仪态、举止得体”,文明礼仪岗见成效,诚美表达平常化。注重仪容仪表。穿戴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不化妆,不着奇装异服,不留怪异发型,不穿高跟鞋,女生不散发。全校开学常规大检查,文明礼仪大检查,要明确身份,着装打扮举手投足要符合身份。

  文明礼仪“三个狠抓”:狠抓仪容仪表;狠抓“五大礼仪”:进校问好礼仪、上课礼仪、课间礼仪、到办公室礼仪、食堂礼仪;狠抓“十字”文明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二)清洁卫生管理整洁化

  开得门、见得人、时时得好评。

  1.教室寝室,干净规范;桌面地面,老师学生的脸面。

  2.做清洁123要求:一扫、二拖、三擦。

  3.“保洁四定”:定人、定时、定区域、定效果。

  (三)出勤管理细实化

  实行日报制度、缺勤零报告制度、做好晨午检工作。

  (四)纪律管理无缝化

  下课、课余管理、午休、晚寝为纪律管理“四个重点”,做到“三有”: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盯、事事有人管。各个时段有人抓(早上、中午、晚寝)、各个场合有人盯(教室、寝室、公共场合)、每件事情有人管,管理没有空档。

  学生的品行教育,习惯教育,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好人生”。

  六、思想引领:育人途径多样化

  落实“六大育人途径”:实现管理育人,提高管理效益;协同育人,齐抓共管;文化育人,以文化人;课程育人,全员育人;活动育人,体验成长;实践育人,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认真学习,脚踏实地,以“问题导向”研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效果导向”想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改善它,从而,使我们的班级管理更科学、更合理,班级更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系重庆市合川实验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