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时节,清晨的山风携着凉意,静谧的山寨春意勃发。
在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锄头挖地的“哐当”声打破了村寨的宁静,挖坑、植苗、回填,在村民们的协力配合下,30余株桂花树在进组公路旁昂然挺立。
“这树苗是政府免费提供的,我们几个寨邻一大早来给栽种好,以后这路边的风景,不仅好看还好闻。”年近70的向秀月,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义务植树热情高涨,挥锹铲土动作娴熟,干劲十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关键。大有镇塔山村将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善治优势,将“善治”与“笃行”相结合,以群众为主体,下好乡村治理“一盘棋”,巧用“积分制” 引领文明新风,“量身定制”志愿服务菜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成立寨管委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多措并举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寨管委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当家作主’。” 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宗明介绍,村里通过将党员、能人、乡贤、寨老等村民力量纳入寨管委,村里的政策落实、生产发展、问题解决、新风树立、环境整治等大小事务,寨管委都通过“院坝会”“板凳会”“火坑会”等与村民一起商量、一起决定、一起参与,并带头示范,引导群众实现由乡村振兴“旁观者”向“参与者”“主人翁”转变,深入推进生产发展式振兴,促进村寨“颜值”与“内涵”实现双提升。
在该村盘龙寨组的西瓜种植基地,大棚架下,工人们正忙着打稳定桩、铺水管、盖地膜,抢抓农时备春耕,一幅“人勤地不闲、奋斗丰收年” 的繁忙景象。
“今年种植这20多亩西瓜,需要付给20多户人家2万多元的土地租金,共需付给工人工资1万多元。” 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4年前,穆启有就在家流转土地种植西瓜,穆启有说,在家发展产业,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问题,照顾了家里的老小,也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带动了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好日子,不但要有美丽宜居的“面子”,更要有乡村善治的“里子”。塔山村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村规民约、积分制、寨管委等对群众的精神引领和行为约束作用,又选树先进典型、褒奖善行义举、弘扬文明新风,切实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使村民向着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更高层次梦想实现转变,真正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里子工程”和“面子工程” 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宜居乡村新格局提供坚实保障。
通讯员 周燕 吴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