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组合拳”
法护“夕阳红”
——成都市武侯法院基层法治指导员
深入社区化解涉老纠纷纪实
□钱薇伽 本报记者 胡斌 嘉月 文/图
为强化“三优”适老诉讼服务机制建设,深入拓展适老司法服务范围,武侯法院依托基层法治指导员全区覆盖优势,充分发挥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的叠加效应,前移涉老矛盾解纷端口,主动下沉社区,助力化解基层涉老矛盾,以法治建设护航“夕阳红”。
近日,武侯法院基层法治指导员前往万寿桥社区,与区司法局、区民政局、机投桥街道办、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联合化解一起涉老纠纷,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案情回顾
2020年1月,成都某养老中心与徐奶奶签订《托老养老协议书》,协议签订后徐奶奶入住该养老中心。2022年4月2日下午,年逾八十的徐奶奶在养老中心洗澡时不慎摔倒、烫伤,养老中心以协议书中存在免责条款为由拒绝赔偿。
徐奶奶的家属情绪激动,就此事向有关部门投诉。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双方经多次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联动解纷
为避免事态扩大、纠纷成讼,有关部门将解纷需求发送至武侯法院。武侯法院高度重视,立即指派资深法治指导员和专职适老调解员前往事发社区党群中心开展调解指导和维稳工作。法治指导员、调解员与区司法局、民政局、派出所、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组成临时联调团队,提前分析研判案情,联合制定调解方案。
联调团队耐心倾听双方意见和主张,详细了解案情和争点,采取“背对背”方式,协同调解。基层法治指导员明法析理讲情,劝说徐奶奶家属合理合法维权;以案释法动情,养老中心同意支付赔偿款。司法局、民政局、街道社区从维护老年人权益、社区和谐平安的角度出来,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在调解过程中,派出所全程维持秩序,劝说双方理性平和协商,避免将民事纠纷升级为恶性事件。
经过近5个小时的调解工作,双方当事人逐步缩小差距,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方案,养老中心当场兑付款项。至此,纠纷平息。
下一步,武侯法院将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适老诉讼服务辅导机制,传递司法温度、融入人文关怀,给每一位老年诉讼参与人提供优先、优质的“适老型诉讼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