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
加大农业执法 护航春耕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误一时,农民误一春,农资质量关乎全年的农业生产。连日来,重庆市璧山区大力开展“春雷”行动,进行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通过对种子、农药、肥料经营主体和重点农资品种进行全面检查,该区农资经营秩序良好,“两杂”种子备种数量达20万余公斤,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全区春耕生产用种需求。
·农业执法人员到田间地头检查水稻种子发芽情况
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切实保护农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重庆市璧山区高度重视春耕农资保障,着力强化农资打假监管责任,明确农资打假监管职责,落实到岗、到人的监管责任要求,进一步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人员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宣传培训造氛围
璧山区农业执法部门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加大涉农识假辨假宣传,提高农民群众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主体责任和法律意识,以及农民群众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和维权意识,促进诚信守法经营,营造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积极组织印制《农产品质量安全警示教育宣传手册》《种子生产经营须知》和《农药经营须知》等宣传资料,发放给农资经营门店或生产经营企业,教育引导种子等生产经营者守法规范经营。他们通过走进镇街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以悬挂横幅、发放手册、对话解答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为广大农户发放农机具的安全操作和维修保养知识等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
通过宣传,引导广大农民朋友在购买农资时,提高识假辨假的能力,一定要到正规门店购买,并索取相关票据,科学合理使用农资;坚决抵制购买游摊游贩等“忽悠团”串卖的肥料等农资产品,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可以说,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农民群众识假辨假意识,强化了市民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观念,为全区春耕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展宣传活动中,农业执法队员还通过走访种粮大户检查指导春耕备耕工作,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春耕备耕进展,倾听种粮大户心声,了解春耕备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就种粮大户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突出重点强执法
常言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璧山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主动担当责任,积极履行职能职责,全力把好农资产品质量关,围绕种子、种苗、农药、化肥、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开展整治行动。
农业执法队员对辖区内农资经营户进行拉网式检查,主要检查种子标签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备案、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及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未审先推、未按规定检疫等违法行为;化肥检查肥料产品是否获准登记,登记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效养分及含量、适用作物等是否与登记证内容一致,是否有假冒、伪造登记证号情形;农药是否严格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及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要求,严查无证及超范围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生产经营禁用农药。
·执法人员检查玉米种子
据了解,新年上班第一天以来,璧山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共检查种子批发商和重点零售商经营门店120余家,检查“两杂”种子300余个品种,切实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力地震慑了不法分子,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全区合格农资的供应,让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
联合联动聚合力
农资打假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联动协作,合力整治农资经营市场,才能真正让农民放心。基于此,璧山区农业执法部门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人员组成联合行动小组,形成春季农资市场整治合力。他们切实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线索互通、信息共享、案件会商等协作机制,综合运用监督抽查、随机检查、投诉举报等方式,拓宽案源渠道,加大案件查处,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质量。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农资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杜绝不合格农资产品在市场流通,确保农资市场安全有序,为春耕生产工作保驾护航。
通讯员 严奉成
特约记者 何军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