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04日 返回该版首页

将快乐“编”进春天 “非遗”技艺走进成都玉林

将快乐“编”进春天

“非遗”技艺走进成都玉林

□本报记者 马工枚

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4月,在这个温暖的日子,成都玉林街道“传承非遗之美,共建美丽社区”编绳活动与“非遗在社区,创美迎大运”棕编活动如约而至,将快乐“编”进春天。

编绳之美 进跳伞塔

一根线绳,三缠两绕,一种祝福,千编万结。如今的编绳技艺已经成为人们传递吉祥,祝愿美好且富有精神内涵的精致艺术。玉林街道跳伞塔社区举办“传承非遗之美,共建美丽社区”编绳活动,展现出非遗独特的神韵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编绳文化手艺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每种结都有不同的寓意,人们为此赋予它们丰富的内涵,比如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一边向大家介绍编绳艺术的起源,一边解释编绳所需的材料与用途,“编绳大多以光亮的丝绳、棉麻毛线等为原材料,经艺人的巧手能编织出上百种日用品和装饰品。”只见编绳老师两手各拿起绳子的两端,巧妙地绕成一个圈,随后以压、穿、修等方式将绳的左右两端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眨眼功夫,一个精巧、别致的绳结就完成了。

参与活动的居民刘女士高兴地说道:“学习绳编很有意义,我不仅了解到了非遗文化,还学到了绳编的技法,过节时我要在家人面前‘露一手’!”精致的编绳点燃了众人的热情,在老师的带领下,现场的居民们纷纷拿起自己面前五彩斑斓的绳子,开始尝试不同绳结的编法。“老师老师,快看,快看,我的对吗?”“我的哪里错了?您再教教我”……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积极学习。在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下,大家顺利地完成了一个简单的绳结。

跳伞塔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能让社区居民们一同走进绚丽多姿的绳编艺术世界,亲手编织绳结,体验绳编的乐趣,并感受传统非遗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棕编千姿 走进棕南社区

平凡苍翠的棕榈叶一折一叠、一弯一绕,便能幻化出千姿百态,令人眼前一亮。近日,玉林街道棕南社区举办“非遗在社区,创美迎大运”棕编活动,活动切入社区生活美学,让传统文化走进院落,亲近居民,迎来一场非遗与大运会的碰撞。

为激发居民的创作热情,棕编老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传统棕编的手工制品,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吸引着居民的眼球。现场居民叹为观止,“哇,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棕榈叶也可以编出这么生动的小蚱蜢,太神奇了!”老师幽默地打趣道,“学会了这门手艺,整个动物园的动物几乎都可以被编制出来。”

“蚱蜢用棕榈叶编最好,棕榈叶片窄,韧性好,揉来揉去都不容易坏,适合编小东西。”少时,老师便开始了教学,大家先从草编蚱蜢开始学起。老师把棕榈、针线分发给大家,一步一步带领大家学习蚱蜢的编制手法。遇到困难的步骤,老师会拆解动作,重复演示,帮助大家解决在编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让我明白了棕编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守艺’。”在自己独立编制出一件棕编艺术品后,张奶奶激动地说道,“今后我会继续参加非遗传承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林有关负责人介绍,非遗的传承,意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社区居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洞察力,进而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通过学习与创作,充分挖掘个人潜在的艺术创造力,提升居民对艺术的感知力和表达力,并将“美的表达”体现在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