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赋能 振兴乡村
成都市新都区奋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本报记者 康立维 文/图
相约“天府粮仓”精品区,品味千亩清流梨花,畅享诗意田园;徜洋在军屯油菜花海,吮吸春的芳香;还有绿意盎然的麦浪碧波,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新都,迈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崭新征程,立足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拥有24万亩基本农田和2400余个川西林盘的资源禀赋,锚定“精华灌区粮油基地、川西林盘价值高地”定位,依托科技创新、规模经营、林盘经济、要素激活和治理现代化,以治理之效,科技之力,创新之举,加快建设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功能更完善的“天府粮仓”精品区,奋力书写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新都答卷。
科技赋能
大力推进藏粮于技
新都区借力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都市所等科研力量,从良种培育、示范种植、科学管理等多方面发力,以科技创新之力 ,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如今,科技创新,正为新都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有力翅膀。
新都区借力科研力量,组建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持续推进改土改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耕地安全利用“三示范”,力争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万亩以上、产量14万吨以上;建设农业新品种试验推广、水稻田间纯度鉴定、万亩“五良”融合示范“三基地”,打造院地合作数字化智能粮食科技示范片区,创建市级以上星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以上。
新都区农业农村局对标“天府粮仓”精品区建设,精准施策,精细实施,主动引入科研院所,做强科技支撑。加快水稻集中育秧中心、植物工厂(芽苗菜)等农业前沿技术示范运用,有机肥绿色产品示范区4000 亩、推广土壤调理示范区 1000 亩。
创新之举
打造“天府粮仓”精品区
新都区依托规模经营、依托林盘经济、依托要素激活,多策并用,多措并举,多点开花,多元共进,以创新之举,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精品区。
依托规模经营,推进“耕种管收储运加”现代化。实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三大培育行动”,鼓励流转耕地开展规模经营,力争培育市级以上示范主体6家、耕地规模化经营率80%以上。发展现代种业、烘干冷链等业态,进军预制菜、净菜等未来赛道,加快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蔬菜净菜工厂化基地、老川东智慧央厨等项目。支持流航冷链、优耕农业等链主企业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探索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数字供销”新业态,打响“馫都味、香城礼”本土品牌。
依托林盘经济,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按照“百盘百业”思路,以“体育+”为主线,探索总部、文创、运动、科技、旅居等林盘经济发展模式,提档升级“拾里庭院”等已建成的9个精品林盘,新启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项目12个,新打造精品林盘6个以上,加快建设花舞木兰、泉印心都项目,推动兴城足球项目10月前初步呈现。依托特色林盘开辟研学消费新赛道,与人寿成都保险研修院合作,将乡村振兴现场研学纳入教学计划,力促全国人寿系统高管数万流量释放为消费红利。
依托要素激活,推进多元资本共建共享。坚持增存并举,落实新编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年度计划不少于5%的土地指标保障,全面梳理天府大道北延线两侧耕地林盘资源和1000余亩闲置建设用地,力争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立香城农旅文化发展公司,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积极包装申请乡村振兴专项债,加快与华西希望等洽谈合作,引导村集体、新乡贤、村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目前,新都区农业农村局正全力引入龙头企业,做强市场支撑。科学规划首开区投资建设,推进连片开发,集中集成资源要素,梳理社会投资项目 20个,投资总额 79.67 亿元。
治理之效
建设和美幸福乡村
新繁街道汪家村“超级乡村”项目、斑竹园街道锦城村“中汇农商”、石板滩街道鲜食玉米基地等乡村振兴项目正有力推进,成为“天府粮仓”精品区的新标杆、新亮点。
新都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抓好村党组织“领头羊”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片区“乡村联合体”,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景区化、景观化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力争创建“美丽香城·宜居乡村”示范村(社区)4个、评选“美丽院落”20个以上。推动优质公服资源向乡村延伸,支持开展特色鲜明、文化浓郁的民房形象整理,留住乡愁记忆、弘扬文明新风,让新都乡村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公园城市代表作。
新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切实贯彻落实‘天府粮仓’建设《行动方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立足资源禀赋,激活要素,做强支撑,奋力书写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新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