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3版:四川新闻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4日 返回该版首页

构建多元解纷机制 将矛盾化解在社区 成都首家“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揭牌

构建多元解纷机制  将矛盾化解在社区

成都首家“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揭牌

□本报记者 胡斌 嘉月 文/图

成都市武侯区现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4.85万,少数民族人口年均流动量超100万人次,也是数十家民族地区驻蓉办事机构所在地。

作为成都市民族工作任务繁重的中心城区,武侯区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促进矛盾多元化解给出了新方案。

4月12日,成都市首家“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在武侯区浆洗街街道少数民族工作站正式揭牌并实质化运行。未来,武侯法院将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为社区居民提供纠纷调处、普法宣传、诉讼咨询、巡回审判、一站式司法确认等法律服务,这些法律难题都将在这里得到化解。

“考虑到浆洗街道的民族区域特色和法治环境基础,武侯区在这里设置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少数民族工作站。”在揭牌仪式上,武侯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苏靓介绍了武侯区少数民族调解工作开展情况。武侯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静也表示,将通过“石榴籽”调解工作室构建多元解纷机制,让矛盾化解在社区。“我们将充分利用法院审判团队的专业优势、街道少数民族调解员的语言优势和共情优势,坚持‘两法融合’,让更多的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解于诉外。”

据了解,调解室依托“三所一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巡回法庭)联调团队,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一站式“诉讼咨询+普法宣传+纠纷调处+司法确认+巡回审判+执前督促”法律服务。调解过程重点发挥民间人士的解纷作用,灵活运用“两法融合”调解方法,将具有普遍约束力、公信力的“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调解依据,拉近心理距离,得到心理认同,促进涉少数民族纠纷事心双解,构建源头预防、关口前移、纵横联动的涉少数民族多元解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