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行业职责 庇护民众健康
——重庆市梁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纪实
加强卫生健康宣传、加大卫生健康教育力度、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是重庆市梁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梁平卫健委”)不懈的追求。近年来,梁平区卫生健康系统围绕全区中心大局,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恪守行业职责,庇护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梁平区卫生健康委领导与区级下派骨干恳谈
严密守护疫情防控底线
据了解,开展疫情防控三年多以来,梁平区卫生健康系统工作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大考,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始终坚持在岗位、在状态、在第一现场。特别是2022年,是极不简单、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加之持续高温天气,疫情、火情、旱情交织叠加,形势之严峻、任务之繁重,超出预料、前所未有。面对复杂形势、特殊压力,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成功处置4轮35起本土疫情,在流调溯源、核酸检测、转运隔离、医疗救治、疫苗接种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应急处理区域协查函2399封,累计派出8批次共218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支援上海、西藏、沙坪坝等地抗疫工作,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疫情防控顺利实现了平稳转段,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各方给予了高度评价,社会各界纷纷“点赞”。
深入改革取得突破成果
梁平区卫生健康系统坚持用好深化改革的“金钥匙”,构建“1+4+6+N”医共体服务体系,落实2个“资金池”管理办法,出台激励机制20条,“三通”型医共体建设走出了具有梁平特色的改革路子。探索人才队伍”四血“工作法,落实“区聘乡用”, 做实“上挂下派”,其先进做法先后在《当代党员》《重庆卫生健康》等杂志上大力宣传。编撰的《梁平区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慢性病用药指南(2022试行版)》,走在全市前列。2022年,梁平区在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中排名第4。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市级健康企业2家,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成“智慧医院”;2022年门急诊人次增长9.3%,住院人次增长14.3%,手术台次增长20%,医疗收入增幅15.9%。全区孕产妇死亡率降为0,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降至3.3‰。实现基层数字化医学设备全覆盖,基本形成“区属机构为龙头、乡镇为枢纽、村级为网底”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筑牢医疗健康事业基础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梁平卫健委深入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真联真动,纵深推进医共体横向整合试点,抓好抓实“上派下挂”,全面推进“区聘乡用”改革,解决基层“人难聘”“人才荒”问题,通过改革促进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区级优质医疗服务。坚持以项目引领,加快基础建设、能力提升。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区中医院二期工程等重点民生项目,优化提升医院内部运行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坚持“以区带镇、以镇带村”“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发展理念,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质增效。发挥好“医共体”作用,整合好区域医疗资源,落实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缩小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质量差异。加强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强化博士、硕士等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一批在川渝东北地区有影响力的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积极推进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创建1个国家卫生乡镇,1个市级卫生乡镇、1个市级健康乡镇。实施好托育机构建设项目,确保全区每千人口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低于2.4个。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的重要一年。梁平区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发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战斗精神,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让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驶入快车道。
通讯员 王军 特约记者 许天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