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边闲话家常 团结巷中品味人生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团结巷位于成都市温江区,这是一条历经百年的老巷子,是柳城藏在岁月里的慢时光。写满烟火气的老院子、长街,记录着时光里发生的细碎点滴。热闹不喧哗,又处处流露着生活气息。
团结巷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以巷内有团结大院而命名。团结巷的故事,是下岗工人再就业的故事,也是温江跟随时代变化不断探索、勇敢向前的城市发展缩影。
步入巷内,记录百年的人文浮雕,墙绘呈现着清晰可见的团结“变迁”。走下去,沿街散布着零星错落的老店。老人们坐在茶馆内悠然地喝着茶、摆着龙门阵……这一刻,阳光在这里也显得松软。团结巷的百米,最柳城的生活。在这里,有独属于老温江的味道。一边闲逛、一边拍照,慢悠悠度过一两个小时。
街道两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浮雕,一块块黛瓦青砖白粉墙,一栋栋古朴典雅的院落,这些,都是时代的痕迹,值得去定格这一瞬间……一碗麻辣烫,一分美食,开启了团结巷的幸福时代,干净、统一、整洁的门店,络绎不绝的食客,传递着美食记忆与幸福生活,包汤圆、补锅、缝纫、包子油条……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保存至今。团结巷的“老巷情怀",一半是青砖黛瓦的市井长巷,一半则是城市灯火的影影绰绰。它让“过去”与“现在”对话,拼凑出独有的老街映画,幻化出贯穿百年且具有生活风味与生机的城市沿巷。
过去的团结巷内人潮涌动,创业工人在麻辣烫锅边、杂货铺里埋头苦干、乐此不疲,来往食客闻香而来,三五两人吃食饮酒、快意人生。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团结巷面临着街区环境老旧、消费场景与实际生活不符合等问题。从前的团结巷,街面墙面不统一,有涂料墙面,灰砖墙面及瓷砖墙面;部分区域地面破损。直到2020年10月,团结巷进行了提升改造,现在的这里,既保留了市井小巷的人文价值,又确保了街面的整洁、有序。
团结巷的改造工作以下岗工人再就业为故事蓝本,以服务场景、消费场景、文化场景三大场景改造为内容,在保留原有商铺产业的基础上,融入时代记忆进行美学创新和文化传承。一步一景无不让上世纪90年代的奋斗过往历历在目,同时新的场景融入与设计又能迎合21世纪的审美与消费需求。这是一场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更是一场现在与未来的对望。
如今的团结巷,从以前坑洼不平的水泥小路,变成了整齐的青砖路面。两侧的墙面,一幅幅铜制浮雕和刻字,在叙述街道历史的同时,更为整条巷子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此外,街上的这些老店们,也纷纷“改换门庭”。朱红色的店招与青砖遥相呼应,极具民俗风味。在阳光的映衬下,整条小巷仿佛加上了油画滤镜,如果不是有熟悉的楼房和小店,几乎丝毫看不出昔日光景。老人们静坐在阳光洒满的巷子里,在低矮的墙沿边摆着龙门阵,拉着家常,或是晒上几挂香肠腊肉。闲适静好,依旧是这条老街的生活主基调,虽换新颜,但老温江的生活风情仍旧未变。
“麻辣烫边闲话家常,团结巷中品味人生。”团结巷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浓缩了一代人成长的记忆,见证了温江上世纪80年代初干群在改革开放中的奋斗进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