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警务协作
保卫“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马工枚
进购母猪肉、鸡肉等,伪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再通过涂抹牛血方式假冒牛肉进行售卖……近日,记者从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了解到一起这样的消费案例。
2021年12月14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剑阁县公安局移送案件,认为黄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牛肉涉嫌犯罪。剑阁县公安局于当日受理立案。剑阁县公安局与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协作开展侦查,经查,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重庆市铜梁区黄某、郑某洪、张某斌等人在重庆和四川多地进购母猪肉和瘦猪肉,伪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以重庆市一工厂为掩护建立地下窝点,通过涂抹牛血的方式假冒牛肉,再分送至团伙销售人员,销往重庆多个区及四川多个地市,累计销售假冒牛肉20余万斤,涉案金额600余万元。经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检测,涉案的散装牛肉检出猪源性成分、鸡源性成分、牛源性成分,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
2022年10月4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剑阁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依法对该案17名主要嫌疑人提起公诉。2023年2月17日,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庭对该案进行审理,目前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表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本案销售网络广、涉及市州多,涉案人员遍布川渝多地。川渝两地公安机关深化警务协作,密切衔接沟通,加强情报共享、线索共查、警力共用,实现了联动共赢。公安机关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核心,明确以链条性、团伙性、区域性的案件作为主攻方向,发挥公安打击优势,强化行刑衔接,实现“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的目标,坚决捍卫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护群众餐桌安全,让广大人民群众买得称心、吃得放心。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公安机关强化政治担当,深化川渝警务协作,依法严打违法犯罪,保障了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川渝两地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新时代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