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刊平台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2 邮发代号:61-41 总编辑:李晨赵 Email : xnsbshe@126.com
第02版:新供销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09日 返回该版首页

重视藏粮于技 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重视藏粮于技

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在挖掘资源潜力的基础上,需要寻求新的突破。重视藏粮于技,寻求技术突破,正是战略方向之所在。

5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此次会议强调,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

须紧抓科技进步

这一农业现代化关键

“粮食安全事关重大,与人民安定生活、社会发展生产乃至国家长治久安密切相关。因此,粮食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受水土资源刚性约束,我国粮食安全在挖掘资源潜力的基础上,需要寻求新的突破,“这对各省份分解完成全年粮食稳产保供目标而言也是当务之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仍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首位,并强调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区、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在姜文来看来,结合现实条件看,从技术上突破,挖掘粮食安全潜力,确保稳产保供是重要方向。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紧抓科技进步这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此次会议强调,“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竣表示,如此表述,鲜明地传递出中央层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强烈信号,不仅丰富了新时代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涵,更为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指引。

实现藏粮于技

须重视决策统筹协调

截至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已取得“十九连丰”且连续八年稳产在1.3万亿斤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如此举世瞩目的成绩是在不断克服一系列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约束的前提下取得的,实属不易。

李竣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耕地资源约束明显、农业用水压力较大、粮食单产提升难度增加、种粮收益明显偏低等。“在此背景下,必须更加重视科技兴农、绿色优农、质量强农,通过科技进步、绿色转型、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等多种途径和多项举措稳产增产、稳收增收,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和农业强国之路。”

姜文来也认为,藏粮于技涉及面广,资源利用技术、资源配置技术、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等都有涉及,因此,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共同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会议就强调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背后用意正是要充分发挥会议机制强化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责功能,形成协同发力推进科技突破的新局面。”姜文来强调,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激发种粮科技提升的良性“土壤”,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利好良种、良田、良技多措并举,挖潜粮食安全,“只要挖潜得力,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登上1.4万亿斤新台阶。”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吕红星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