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泸定县:
29所学校联合举行地震预警演练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近日,在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暨汶川地震十五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泸定县教体局作为主办单位,联合泸定29所中小学、幼儿园举行了大规模地震预警联合演练。演练使用的地震预警系统由爱德基金会、四川省灾后重建基金会通过“大喇叭工程”捐建。在本次演练中,各校师生在收到地震预警模拟信号后沉着应对,按照应急预案有序避险,彰显了良好的地震应急素养。
本次演练模拟2008年汶川境内8.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震源深度11公里。远在170多公里外的泸定县在地震波到达前,提前40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大喇叭”响起时,师生们根据地震预警避险预案快速反应并有序撤离到操场,真切体验了汶川地震发生时的真实预警情况,有效增强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应急能力。
2022年9月5日,泸定发生6.8级地震,数千万民众通过手机、电视、大喇叭收到地震预警。虽然此次地震预警取得了良好的减灾效果,但当时泸定震中及附近的部分学校还没有安装地震预警“大喇叭”,师生上课时也不能使用手机,无法及时收到地震预警进行安全避险。
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爱德基金会、四川省灾后重建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大喇叭工程”,旨在通过公益慈善的力量推动地震预警技术服务位于地震断裂带的学校,在捐建地震预警系统的同时,配合地震科普教育和地震应急演练,以期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有效守护师生生命安全。该工程自2022年启动以来,第一期项目在爱德基金会、四川省灾后重建基金会的支持下,已累计完成泸定、汶川、攀枝花等地37所学校地震预警系统的捐建,目前已经实现泸定中小学地震预警的全覆盖,为防震减灾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悉,还有更多商协会、基金会将参与到“大喇叭工程”中,通过广泛发动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力争为更多位于地震带及周边的乡村学校免费安装地震预警系统,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发出地震预警信息,引导师生合理有序避险,最大程度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